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儒学论坛

文史典故大全-鲁壁藏书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3-06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3-06

鲁壁藏书

位于孔子故宅,今孔庙诗礼堂后,为一纪念性建筑。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又进一步在意识形态上统一国民的思想,而当时的一些儒生对秦始皇为巩固新兴的大一统帝国所采取的措施出现了一些议论批评,于是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将儒家典籍等焚毁,并坑杀了数百名儒生(术士),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

庆幸的是,在秦始皇采取这种残暴的措施之前,孔子第九代孙孔鲋从好友处事先得知消息,将祖传的书籍藏于家宅一夹墙之中。孔鲋兄弟去世后,由于秦末战乱,再无人知晓这一秘密。《汉书·景十三王传》记:“恭王初好治宫室,坏孔子宅以广其宫,闻钟磬琴瑟之声,遂不敢复坏,于其壁中得古文经传。”《论衡•正说》载:“至孝景帝时,鲁恭王坏孔子教授堂以为殿,得百篇《尚书》于墙壁中”。文献的记载说明,在汉鲁恭王时期(公元前154年封鲁)才因拆除孔氏旧宅兴建宫殿时,发现这一批珍贵的藏书。在“焚书坑儒”之后,恢复儒家经典的整理编撰是靠幸存的儒生口诵,用汉隶书体写成的传世本。但孔氏古宅里发现的古书是由早期蝌蚪文写成的,且内容篇幅与当时流行的传世本有不尽相同处,特别是《尚书》,篇章数目及内容都有较大不同。从而,由“鲁壁藏书”诱发了儒家经学史上的两大流派“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争。古文经学推崇鲁壁藏书,认为这代表了孔子儒家思想的本真,而今文经学是对原典的篡改;今文经学则相反,认为,根本就没有鲁壁藏书这回事,是一些托古改制的人故意造假,两派争论不休,延续两千多年。其实反映的却是汉代时期政治思想的斗争倾向。

从孔氏后裔特别是孔安国开始,经刘向、刘欣父子的倡导,都肯定“鲁壁藏书”的存在。明代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在孔氏老宅院内,建了一堵类似照壁的墙,墙前立了一块碑,大书“鲁壁”两字。

(文/刘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