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儒学论坛

青岛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探索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03-13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03-13

青岛境内既有天下名山崂山,又有海产丰富的胶州湾,山海钟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吸引了历代众多名人客寓或定居青岛。特别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大批文坛巨匠和杰出科学家的到来,使青岛一跃跻身当时中国北方最有影响的文化名城行列,成为中国海洋科研最重要的基地。如今,这些名人大家在青岛曾经生活过的座座楼宇、方方院落,已成为记录这段历史的生动篇章,更成为点缀青岛“红瓦绿树青山碧海”城市景观的璀璨明珠。

从青岛市建置百余年的历史来看,青岛的名人主要为文学艺术家、教育家和自然科学家,即“文化名人”。青岛市有关部门对“青岛文化名人”的界定是:“具有爱国主义思想、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出过杰出贡献的青岛籍或在青岛工作过3年以上,或虽不够3年,但在青工作期间有过特殊贡献的已故的文化界、教育界、科技界、体育界和卫生界人士”。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定义为:在青岛出生的或者在青岛生活、工作期间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界和文化界知名人士。

2003年被青岛市政府列入《青岛文化名人故居》名录并设置标志牌保护的有20处文化名人故居。它们是:康有为故居、杨振声故居、洪深故居、王献唐故居、王统照故居、闻一多故居、老舍故居、梁实秋故居、沈从文故居、陆侃如、冯沅君故居、华岗故居、萧军、萧红故居、舒群故居、刘知侠故居、张玺故居、童第周故居、朱树屏故居、束星北故居、赫崇本故居、毛汉礼故居。这20处名人故居都被列为省级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具有这样几个特点:1.错落在山麓海畔却高度集中。这20处名人故居(共18栋建筑)均分布在市南区八关山—小鱼山周围约2平方公里范围内;2.建筑建成时间接近,大部分建于二、三十年代;3.多为优秀历史建筑。它们设计风格各异,建造工艺精美,人文气息浓郁,大都被列入省、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录;4.多采用欧式建筑风格,尤以德式居多,也有一些采用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纯中式建筑仅有1处;5.产权关系呈多样性。有的属于祖宅私产,有的属国有公用,有些是公房出租,还有一些属于军产,相当复杂。

长期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文化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青岛市文化局、文物局等部门克服了种种困难,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2000年初,青岛市政府拨出专款750万元,迁出了康有为故居内的10多户部队家属,对故居进行彻底修复,当年9月,青岛康有为故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2010年5月,由青岛市和市南区共同出资1200万元,经过1年多的搬迁、修复、改造,青岛老舍故居作为我国首家以文学名著命名的专题性博物馆——骆驼祥子博物馆——落成开馆。

摸清家底 增加投入

青岛市、区及街道办事处各级政府正确理解和贯彻国家有关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非常重视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工作,明确了管理机构,确保维修保护资金的落实。

根据青岛市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市“文化名人故居”标准,由市、区两级文化(文物)局负责,通过全面普查建立了比较权威、完整的文字、数据、图片和影视资料,为保护和利用名人故居提供了依据。

青岛市文化名人故居自挂牌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里,由市、区两级政府统一制定修缮计划并出资维修,先后对萧军萧红故居、洪深故居和沈从文故居等一大批名人故居进行了整修,使楼体状况大为改善。仅2008年以来,青岛市政府、市南区政府和八大关街道办事处用于名人故居修缮及故居环境整治的资金就超过了4000万元。

我们认为,在要求挂牌故居内居民按规定进行定期维护、及时维修的同时,政府也应当通过一定比例的补贴予以鼓励和支持。可以说,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名人故居保护措施到位的基本保障。

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加强宣传是关键。青岛市的有关部门利用各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来扩大青岛文化名人和名人故居的知名度,以此来提高市民对自己的城市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强化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青岛的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以及新闻网、市情网、旅游信息网等各种媒体开辟了专栏宣传介绍青岛名人及其故居;《青岛市地图》、《青岛市旅游交通图》等各种地图上都有青岛名人故居图标,吸引更多的游客;在八关山、小鱼山等名人故居集中区域的各路口设立了设计新颖醒目的指示牌,方便游客参观游览;还在一些名人故居的所在地,采取一些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宣传,比如在故居的院墙上设置宣传栏,图文并茂地介绍青岛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成果,既美化了故居环境,又增添了宣传园地,一举两得。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不仅促进了外地游客对青岛文化名人及其故居的了解,也提高了本市市民对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改善名人故居周围整体文化环境

保护名人故居不但是要保护一幢建筑,还要保护它所承载的文化环境。对故居的修缮,一方面是要还原名人故居的本来面貌,另一方面,也是要让故居建筑与周边环境更和谐。

青岛市文化名人故居比较集中又靠近海滨旅游景区,青岛市的有关部门借鉴了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围绕小鱼山建立了文化名人故居游览区,将名人故居最集中的福山路—鱼山路命名为“文化名人故居一条街”并设置了醒目的标志牌,这里所营造出的特定时代氛围,使游客一踏入该区域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也使园区内的居民为自己能与文化名人为邻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自觉地投身到保护和宣传名人故居的工作中去。

处理好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实施守则》中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最好方法是继续使用它们,或者使它们现代化而不做或只做一点适应性的改变。”对名人故居,青岛市坚持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一方面,更新理念,改变一提到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就与搬迁改造建纪念馆画等号的观念和做法。青岛市借用了一些国际上通行的方式,对大多数名人故居以及时维修、恢复原貌、加强维护、不改变现有用途为主,重点落实挂牌保护;另一方面,根据本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和政府财力,有计划地将条件合适的故居辟为纪念馆(博物馆、陈列馆)向公众开放,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除了比较常见的故居陈列模式(如青岛康有为故居纪念馆),青岛市还在展陈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创新,例如将老舍故居建成“骆驼祥子博物馆”这样的专题性纪念馆,避免了与其他地方的老舍故居雷同。

多年来,青岛市在名人故居的宣传、保护与利用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做了大量的工作,名人故居已成为青岛市非常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人文旅游景点,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不可否认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故居的维修保养还不太及时、维修保养资金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可供游客参观的名人故居数量还比较少等,可喜的是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地研究解决。比如,针对青岛市向公众开放的名人故居数量不多的现状,青岛市文广新局和文物局等部门认真听取专家和市民关于保护、开发宋春舫故居的建议,在2009年完成宋春舫故居初步修缮的基础上,目前正在进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调研论证。宋春舫(1892~1938年)是中国现代海洋学奠基人,还是著名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他对青岛的海洋科技、戏剧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宋春舫的生平事迹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宋春舫故居建筑精美,又地处青岛市黄金旅游线路(与康有为故居相邻),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也许不久以后,宋春舫故居将成为青岛市又一处独具特色的文化名人故居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