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报——庙门比家门熟的男人
高游来源:未知2013-09-29
无缝隙的日夜巡查
“这几天最舒服了”,中秋节前两天的晚上,清风明月,陪同曲阜孔庙巡查组夜巡,组长周斌这样告诉我,“夜里巡查起来心情也特别好”。
曲阜孔庙巡查员每天晚上要巡查19次,冬季夜长,21次,每次40分钟,真正做到了巡逻无间隙。
“为了加强巡防力量,今年在保安公司聘了一个保安、雇了一只警犬,警犬每晚在孔庙巡查8遍,最后几趟狗都不愿意走了。”周斌指着旁边的大黑狗向我笑着介绍。
夜班从晚6点到第二天9点,10个巡更点合理地分布于孔庙景区的各个角落,涵盖了460余间殿堂楼阁。孔庙景区晚上除了保安和警犬配合安保工作之外,还有安全巡查人员7人,一人查看监控,一人景区巡逻,如此轮流值守,轮流休息,实现了景区时时有人,无缝隙巡查。一盏手电筒,一个巡更仪便是巡查员的全部装备。
为消除安全隐患,三孔景区白天室内全部是弱电照明,而晚上则全部断电,除了手电筒,陪伴巡查人员的只有夜幕中的朗月星辰和草丛中的蛙叫虫鸣。
“手电筒除了照亮巡查员脚下的路,更重要的是照看有无安全隐患,展室门是否锁好,庙内及展室内是否正常,都要推一推,照一照。”当问及黑灯瞎火一个人巡查是否害怕胆怯时,周斌笑了:“怕啥,咱这是圣人之地,没有脏东西,就是偶尔有野猫等小动物突然蹿出来会吓人一跳。”
孔庙巡查分白班和夜班,白班从早晨8点到孔庙关门清场,大概傍晚6点左右结束,期间全面巡查2遍,主要工作是维护保养消防设施,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包括制止吸烟、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行为。
“防范无小事,有时候一个烟头就可能引发火灾,所以我们要求巡查人员除了日常工作外,每个垃圾箱也必须检查到位,确保无火种,孔庙砖木结构建筑居多,发现火情再行动就晚了。”这一点周斌要求得异常严格,可以说是苛刻。每次巡查完都要作详细的巡查记录,安全隐患第一时间解决,解决不了的要逐级上报。
助人为乐、景区服务等“分外”之事亦是巡查人员乐此不疲的调剂,因为对比接下来的夜班来说,白班游人如织的场景以及举手之劳的协助的确是件很幸福的事。
守护圣人庙宇有福气
曲阜孔庙景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孔”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约15万平方米,在世界众多祭祀孔子的庙堂中,曲阜孔庙规模最大,也最为古老。与之相应的,孔庙安全守护职责也异常重大。常年来,曲阜市以“文物安则全市安”为理念开展各项工作,曲阜市文物局消防保卫科成立了巡查组、监控组、泵房维护组等业务小组,通过景区24小时实时监控、不间断巡逻检查、铺设消防管网、架构防火防盗报警联动及周边防控系统等手段建立了完善的“三防”体系。周斌带领的21人孔庙巡查组便是孔庙景区“人防”的中坚力量,自1989年从甘肃庆阳地区武警消防支队退役后,周斌已在景区消防安全一线坚守了24个年头。
除了巡查任务,周斌还负责孔庙、孔府景区内23个35公斤推车式干粉灭火器、410个8公斤干粉灭火器、310余个4公斤干粉灭火器及19个消防栓的日常保养维护和管理工作。灭火器及消防栓实行动态管理,有明确的检查、更换备案,定期还会组织一线安全保卫人员参加消防演练。
周斌说,他为自己是一名孔庙巡查员而骄傲,一天逛七八遍5A级旅游景区,守护圣人庙宇,不是谁都有这种福气的。
“除了90年代三防体系不完善的时候抓过两个翻墙的蟊贼,扑灭过几次小火患,真没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周斌很认真也很实在地说。
周斌特别爱笑,憨憨的,还有点害羞。每次当我感慨他工作辛苦的时候,他都是憨厚地一笑,吐出三个字:“习惯了。”除非家里有事非请假不可,周斌始终坚持全年无休。
孔庙某个殿有几扇窗,从这个殿走到那个堂需要几分钟他都如数家珍。“庙门比家门都熟”,周斌憨厚地笑笑。因工作踏实认真,2007年至今周斌担任起孔庙巡查组组长一职,夜班的时候他会至少两遍到孔庙、孔府、档案馆监控室及泵房处查看人员在岗在位情况,询问巡查结果,及时解决问题。
除了大风大雨刮歪大树或掉落的树枝偶尔砸坏古建筑外,孔庙景区从未出现过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咱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在我们防护圈里绝对是固若金汤。”说话间,周斌脸上露出了抑制不住的骄傲和自信。
周斌带领他的巡查小组将继续在孔庙里巡查下去,不论寒冬酷暑,还是狂风暴雨。
(2013年9月27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