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 文博新闻

中国日报网——专刊:孔子诞辰说先贤 中国第一位“全职”教师

作者: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9-28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9-28

[提要]中国第一位全职教师——孔子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诞生地尼山孔庙修缮工程正式完工  位于山东曲阜的尼山是中国先贤孔子的诞生地,尼山孔庙及书院位于尼山东南山麓,是在孔子出生地起建的纪念性建筑。

 

===孔子诞辰说先贤 中国第一位“全职”教师===

中国第一位全职教师——孔子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 “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孔子诞生地尼山孔庙修缮工程正式完工

  位于山东曲阜的尼山是中国先贤孔子的诞生地,尼山孔庙及书院位于尼山东南山麓,是在孔子出生地起建的纪念性建筑。长期以来,尼山孔庙及书院古建筑普遍存在屋顶漏雨、砖石构件大面积酥碱风化等现象,尼山山体也因缺乏坡石保护水土流失、古树根系裸露严重,亟须采取措施进行抢救性保护。

  据曲阜市文物局介绍,2010年,尼山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被列入山东省首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展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利用世行贷款项目。2011年4月15日,《尼山古建筑修缮方案》获得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项目计划总投资968万元,专门用于尼山孔庙及书院保护范围内的古建维修、山体护坡、古树保护等基本保护工程,项目主要分为尼山古建筑修缮工程、护坡工程与古树保护两部分内容。>>>

孔子诞辰日:师生之间应互祝快乐

  孔子是“万世师表”,他与弟子们其乐融融,留下了“孔颜之乐”的佳话。这让我想起了今年教师节的一个情境。教师节当天,我给同学们上课。“今天是教师节——”同学们回应道:“祝老师快乐!”我说:“教师节应该是同学们快乐。”想想看,如果同学们不快乐,当老师的能够快乐起来吗?

  当今时代,老师和学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授受关系,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学生具有主体性地位,其主体地位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过程,它表现在我们教育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教师作为一项职业,是通过教书育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学生则是这种价值的体现与反映。正因为此,我要说,教师节应该是“同学们快乐”。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导学生成为“乐之者”,老师有责。从教者应该遵循教育规律,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先进教育理念,运用科学教学方法,从学业、品行、心理等方面关心、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只有学生们快乐了,老师们才能拥有真诚而欣慰的快乐。>>>

==谢师恩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64周年==

温大千余学生齐诵儒家经典谢师恩

  在活动现场,身着汉服的学生代表带领同学们朗诵儒家经典《大学》里的著名章句,大家全情投入、声音铿锵有力。最后,全体学子集体诵读《孔子赞》,表达对孔子这位伟大先贤的追思和敬重。

  “孔子可以说是我国第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老师代表,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学习一下孔子的教育思想,学会尊师重教,另外也想通过这个活动引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理念的关注。”活动发起人院团委学生干部张超宇说。“孔子的治学态度和精神,含义丰富,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教育、思想很有启迪作用。另外通过诵读儒家经典,学习孔子眼中的仁义礼孝,对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积极作用”,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学工部部长张朝辉说,另外我们也借这个活动唤起当代大学生对国学的热情和兴趣,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013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活动精彩纷呈

  今年孔子文化节恰逢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省举办,为弘扬儒家传统优秀文化,进一步打响孔子文化品牌,探索创建“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全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济宁在孔子文化节期间将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演出活动。

  癸巳年祭孔大典,将于9月28日在曲阜孔庙举行。祭文由清华大学著名教授彭林撰写。祭孔大典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 艺术表演形式,是每年孔子文化节中最具特色、最具文化品位,感染力和影响力都很强的核心活动。祭孔大典主要包括举行开城、开庙、启户仪式,敬献花篮,乐舞告祭,恭读祭文,敬献鲜花等。大典用音乐、舞蹈等集中表现儒家思想文化,形象地阐释孔子学说中“礼”的涵义,表达“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展现“千古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盛况。>>>

曲阜市“背论语游三孔”活动走进北大

  “背论语游三孔”活动于今年“五一”起试运行。根据活动规则,凡能10分钟内完整背诵出《论语》其中30条的游客,即可免费游览孔庙、孔府、孔林景区。后经过调整,主办方将《论语》背诵由单纯的条数限制扩大到部分释义,甚至是整个篇章背诵,免费参观的景区范围也扩大到曲阜市所有开放的文物景区。

  活动现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高鼻梁”留学生丁愈。今年24岁的丁愈来自阿富汗,原在喀布尔大学教汉语,今年8月份通过孔子学院来到北大深造。谈及中国传统文化,这位中亚小伙子说得头头是道。“《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的。”丁愈告诉记者,他最喜欢《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儿,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等。>>>

===孔子诞辰引发的争议 众议 教师节欲“改期”?===

赞成者:传统文化不能割断

  “这是我2004年以全国政协提案首倡的建议,近十年来持续不断呼吁,现在终于有望了。”看到教师节拟改成9月28日时,李汉秋的心情十分激动,接受记者采访时声音爽朗:“这也算是十年磨一剑,充分说明近年来中华文化的自信心、自觉性大大加强了。”

  李汉秋认为,教师节是很有文化内涵的节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不能割断。“孔子是中国的第一位教育家,是中国教师的鼻祖,被后世公认为‘万世师表’,他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的极其宝贵丰富的教育思想,至今还不失其积极意义,以孔子为教师节的形象代表源远流长。另外,孔子还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孔子思想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中国文化和教育传统的形成发展中产生了广泛、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所以,以孔子诞辰作为中华教师节是非常合适的。“我个人很赞成的。恢复传统,尊孔,天地君亲师嘛。它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抓手,教师回归传统,社会形成尊师重道的风气。不过日期修改只是一个小步骤,如何解决教育存在的问题才是个大工程。”在江苏一所大学教书的陈云博士说。>>>

反对者:早已约定俗成 再改是折腾

  浙江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戴老师认为:“我关注到网上有6成多网友赞同改成28日,但我倒觉得这是折腾。着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的待遇才是正道。”河南大学民俗学博士彭恒礼:教师节设定到9月10日,已经有29年了,已形成了习惯。另外,教师节和孔子并没有必然联系。孔子虽是教育大家,但还有其他的身份象征。教师节是新节日,是和记者节、护士节并列的三大职业节日,表达了对一种职业的尊重,没必要再去设定一个新日子。

  郑州十三中校长贾德奎:每年教师节的固定节目都是表彰教师。在秋季新学期开始对老师进行表彰,可以让老师们更好地投入新学期的工作,(将教师节)改在月底,离中秋、国庆太近,会冲淡教师节的氛围。郑州外国语学校教师李俊英:9月初新生入学,是教育学生尊师重道的好时机。9月10日这一天,学生向老师表达祝福,老师也会向学生讲解教师节的由来,放在月底有点晚了。>>>

===教师节“改期”不如“改风气”===

重要的是唤起社会真正“尊师重教”

  作为教师节的主角,一些一线教师对“改期”的争议并不感兴趣。济南市解放路第一小学五年级班主任牛永波说,教师节“怎么过”要远比“哪天过”更重要。

  “只要教师社会地位真正提升了,哪一天过节无所谓。”济南市西堡小学教师祝宁认为,改变观念比改变日期更重要。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浮躁心态,对教育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这不是真正的“尊师重教”。真正的尊师重教,是发乎内心、表乎举止,而不是靠给老师送钱、送东西。什么时候社会真正重视教育、尊重教育了,什么时候教师地位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虽然我并不在乎改不改期,但假如教师节改期能够唤起人们深思设立教师节的本意,把更多目光投向关注教师群体生存状态、发展环境上来,那么,这样的改变才有意义。”牛永波说。>>>

“改风气”远比“改日期”重要

  教师节日期变更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节的文化内涵,来凝聚教师队伍的职业向心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现代职业素养,改善教育界的不良风气。“大学教授让研究生陪酒陪舞”“中学教师性侵学生”等踏越红线的失范行为不断地挑战人们的良知底线,摧毁教师队伍的社会形象。孔夫子若在世,必耻于与其为伍。整顿教育风气迫在眉睫,容不得择日再改。

  “改风气”远比“改日期”重要得多。比起孔子的生日来说,儒家“有教无类”等经典教育理念在当代的应用与实践,具有更加务实的现实意义。“改风气”不能仅靠攀附古人,而要开展全方位的现代职业操守建设,培养树立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自信心,让职业道德和法律禁忌深植教师心底,从而带动良好社会风尚,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孔圣人说教育 《论语》中那些名句==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