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 文博新闻

市文物局圆满完成馆藏织绣类文物普查工作

作者: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7-20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7-20

近日,曲阜市文物局孔府文物档案馆圆满完成馆藏织绣类文物的普查工作,累计登录文物藏品6297件/套,实际数量8558件,拍摄照片5600余张。

孔府文物档案馆馆藏织绣类文物均为衍圣公府旧藏,时代跨度较大,涵盖明代至中华民国约580年的珍藏;种类丰富,包括衍圣公及其家人的官服、便服、鞋帽、挂件等服饰以及被子、褥子、幔帐、门帘、地毯等日常生活用品。此外,还存有大量清代、民国时期衍圣公府祭祀所用乐舞生服、家丁练勇服等服饰文物。这些文物是孔府历史生活的见证,对研究明清以来衍圣公府的日常生活及当时的丝织品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扎实推进普查工作高效开展,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普查员充分发挥文物工作者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克服诸多困难,圆满完成馆藏织绣类文物的普查工作。

一是坚定信心信念,克服畏难情绪。馆藏织绣类文物不仅数量大、种类丰富,而且由于部分服饰已破损、糟朽,致使数据信息采集存有较大困难。同时,织绣类文物本身所携带的灰尘、纤维等细菌,在通风环境极差的情况下,致使很多普查人员出现皮肤过敏等不适状况。为改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每天入库前先打扫卫生,将库房清理整洁后再开展普查工作。

二是完善文物信息,科学归类管理。普查人员严格按照普查藏品登录要求,进一步完善文物信息数据,登记建账新发现文物,仔细核对服饰的颜色、纹饰、质地,确保了普查数据的准确性。本次普查首次对荷包、香囊、镜套、喜帐、丝线、花绦边、布签、衣料片、包袱皮、补子、桌帷等织绣类文物进行整理,完善文物信息2700余条。

三是错时上传数据,提升工作效率。为提升数据上传效率,确保数据上传质量,普查人员将数据审核放在平台上传之前,由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数据录入,经文物组长严格审核后再行上传。同时,错开上传数据的高峰期,利用节假日、夜晚、凌晨等时间上传数据,以提高普查的速度和质量。通过普查,不仅摸清了馆藏织绣类文物家底,也了解了织绣类文物的保存现状,为馆藏文物的数据化管理和保护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