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教育培训

借鉴--古徽州文化遗存有序传承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8-01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8-01

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安徽黄山市有徽州三雕、徽剧、目连戏、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和歙砚制作技艺等6项入选;几乎同时,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又专程到黄山调研,听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意见建议。有关专家评价:“黄山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创新模式,使众多古徽州文化遗存得到有序传承。”

  黄山市沿革于古徽州、古新安,自秦初置黟、歙两县以来,已有2200年历史。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历史的单元特征,这里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古徽州文化,并保留着丰富的文化遗存。不但物态的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仅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就有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技能、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以及典籍精粹等各大门类近40种。

  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黄山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通过完善保护体系,提取旅游门票收入的4%设立专项基金,加大保护力度。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特点,黄山市积极创新保护模式,改善保护效果。

  坚持生产和扩大经营保护传统手工技能。歙县是徽墨、歙砚的发源地和主产地,市县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鼓励民间参与,使制墨、制砚生产分别保持着7家和140多家的规模,老胡开文墨厂的徽墨和歙县工艺厂歙砚产销量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歙县被国家轻工协会命名为“中国徽墨之都”和“中国歙砚之乡”。

  通过收集整理和设馆展览进行传承保护。黄山市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了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私立博物馆为补充,行业和专题博物馆多形式发展的博物馆体系,已经集中收集整理各种古徽州文物15万余件,设馆16座。

  对濒危精粹遗产设立专门机构重点保护。古徽州是中国珠算走向世界的起始地,也是珠算鼻祖程大位的故乡,黄山市为了珠算文化的传承,不仅修缮了程大位故居、设立了全国第一座国办珠算资料馆,还成立了以程大位命名、以珠算式心算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大位小学。

  在民间活动中保护传承特色文化。“叠罗汉”是起源于明代的古徽州民俗艺术,有着“罗汉村”之称的叶村村民把民俗艺术与旅游文化相交融,全村男性个个练就一身绝活,连三岁男孩也无师自通;政府倡导与民间活动结合,使沿徽杭公路地区已经建设成包括“名城文化中心”、“花灯之乡”、“书画之乡”、“民歌之乡”和“民俗文化之乡”在内的徽文化特色走廊。

  举办节庆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保护。黄山把旅游推介与保护、宣传相结合,每年都举办国际性和全国性的节庆活动。集中进行民间艺术表演、徽州民俗表演,以“徽州文化大观园”为载体,展现徽州三雕、徽派盆景以及民间工艺、小吃。通过命名民间工艺大师、工艺师和广场、巡街演出等形式,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增强群众保护意识。

  建立研究机构,在研究和传播中实现保护传承。依托黄山学院和社会各界徽州学研究人才,黄山市相继成立了徽州文化研究所、戴震研究会和徽州学研究会、徽州文化研究院等多家研究机构,并与教育部首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加强对古徽州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工作,主办20多场徽州文化专题研讨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出版了《徽州学概论》、《徽州五千村》、《徽菜》等一大批专业论著和普及读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有序传承,使黄山市的古徽州文化遗存继黄山风景区和徽州古村落、古建筑之后,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一大亮点——据对40多个国家100家旅行商的问卷调查,因为对古徽州人文资源的认可而组团前往黄山的比例达到65%。(李陈续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