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儒学论坛

文史典故大全-孔子故宅

作者: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02-16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02-16

孔子故宅

位于孔府、孔庙衔接处。孔子三岁时父亡,便跟随母亲在此居住,鲁国浓郁的礼乐文化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影响至深,对他以后的成长、人格的塑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孔子小时候嬉戏,常常在此处陈列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设计行礼者的体态、容貌,练习磕头行礼。从小就对“礼”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鲁国在周初大分封时位列各诸侯国之首,受封待遇优厚,享有特权。分得了“大辂、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即良弓),……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即赏赐周王室所拥有的辂车、龙旗、青铜器等最高级别的宝器,以及各种历史典籍,具备天子礼乐建制的人员和条件。除此之外,鲁国还享有两个特权:一是以天子仪效祭文王,以后稷配享;二是祭祀周公可用天子礼乐。

春秋时期,鲁国礼乐文化领先于其他各国,它完整地保存了西周文化的内涵,从传承关系上看,周文化与鲁文化一脉相承,或者说鲁文化就是周文化的代表。周人灭商以后,周人在总结和吸纳前代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有了显著的进步。《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事鬼敬神,”“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因此可以说,夏、商时期的文化分别为“尊命文化”和“尊神文化”,而周文化则是礼乐文化,礼乐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人文文化。周文化与夏、商两代文化的最大不同,即在于人文理念的提升。鲁国文化则是在有吸纳夏商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周文化的全力打造而形成的。自周公制礼作乐开始,鲁文化的重礼风格便已初步形成,加上当地重视农业的传统,二者较相适应,这样就奠定了传统宗法农业文明的基础,因此说,鲁文化在当时是一种最为先进的文化。它保障了鲁国姬姓贵族的政治文化特权,又使鲁文化走上了一条重亲情、重礼仪、重道德规范和以我为主、自我完善的发展轨道。晋韩宣子聘鲁,见《易象》与《鲁春秋》,曾说:“周礼尽在鲁矣。”吴公子季札至鲁观乐后发表观感,叹为“观止”。
孔子以后提倡“克己复礼”、创立儒学,无疑与他早年的生活经历和鲁国礼仪文化的熏陶有着直接的关系。

(文/彭庆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