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儒学论坛

曲阜“三城”址考略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5-02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5-02

曲阜鲁国故城之北约30华里处有一古城址——董大城,董大城西北约20华里处有凤凰山,凤凰山顶有凤凰城址。三者初建的年代都在先秦时期,地理上呈三角犄立之势。它们的存在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我们先来看董大城。董大城位于今天董庄乡董大城村,整个村庄正好坐落于古城址之上。董大城遗址于1985年被济宁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当时的文字描述如下:

董大城古城遗址位于曲阜城北15公里的董大城村,周有一土城,相传原有外大、内小两城,现存为小城。城呈长方形,东墙长292米,西墙282米,南墙426米,北墙432米,墙宽约10米,四面各开一门,城内面积约0.126平方公里。目前尚未在古籍中发现关于该城的记载,1980年济宁市文物普查队对其进行了调查和开方试掘。城下半部夯土层10~12厘米,夯窝直径4~5厘米,上部夯层14~16厘米,夯窝6~7厘米。距城基1米高处,横列一层圆木,木直径10~12厘米,木与木间隔50厘米左右。在城东北角还发掘出四具人体骨架,自城根基向上叠压排列,骨架间以大小不一的数块板瓦相隔。骨架东西向,仰身直肢,未发现随葬品,初判为筑城进行奠基礼时实行人祭的牺牲品。在城内外经常发掘出战国时期的三棱铜镞,宋代崇宁铜钱,1921年还曾出土铜鼎三件,1970年挖掘出窖藏蚁鼻钱19公斤。据其构筑方法、人祭坑及出土文物等初步判断,该古城垣系战国时期建造。

董大城的城墙为夯土所筑,今天只有西南角和南城墙的中段保留一小部分。西南角城墙保存较好,现残长100多米,残高10米,城墙厚约10米。整个城址的轮廓明显,比周边高出近1米,沿城址一圈,密布周汉时期的砖瓦陶片。访问村中老人,该城址在建国初年还保存基本完好,城墙和城门犹在,城墙之外有宽10余米的护城河。今天这一切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点星残垣让我们不尽遐想。《曲阜地名志》记载,清光绪末年,村民挖土得香炉、箭镞数十,皆铜为之。由于多有兵器发现,人们大都推测该城系鲁国当年一处重要的军屯之所,但正如上世纪80年代的文物普查工作者所言,苦于无文献记载佐证。

近年,我们在实地考察董大城城址同时,不断翻阅一些史书,竟然找到了一些关于该城的零星记载。

《左传》中有这样的记载:“鲁僖公时,季友封地,季友号成季,故名成邑。后季友因功改封食邑汶阳,此又为孟孙氏之邑,仍名成。”;孔子摄行相事主张削弱三桓势力,堕三桓之都,唯成城不拆,孟懿子的家臣公敛处文告之孟懿子说:“……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史记正义》曰:“成在鲁北境内。杜预注:”成在泰山至距平县东南,而距平又在汶阳城东北。

《太平寰宇记》、《曲阜县志》记载:董家庄、董大城一带,是殷商时邓国都,春秋时鲁国的曲池,隋时的汶阳县城。

《左传》:隐公十年,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盟于邓,为师期。杜注:鲁地。

《左传》:桓公十二年,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杜预注:曲池,鲁地,在曲阜县东北四十里,源出石门山,考石门山距城六十里,其水西南流二十里至董城寨,东南折入泗,故名曲池。

从上面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得出,今天的董大城一带在殷商时是邓国国都,春秋时先后为季友和孟孙氏的封地,名成邑,孔子摄行相事主张堕三桓之都时,成邑由于是鲁国的北大门,没被拆除。借助杜预的注解,我们可以很明白的确定,所谓成邑、曲池就是今天的董大城。至汉代时,董大城又成为董渫的封地。《史记》记载:汉高祖六年,封董渫为侯,此时为董氏采邑。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明确指出渫城即《史记》记载的董渫封成侯之地。

综上所述,董大城在殷商时为邓国都,春秋时鲁国的曲池、成邑,汉时的渫城、隋时的汶阳县城。董大城的建城时间应在殷商时期,春秋时,由于鲁国最主要的外部威胁来自北方的齐国,故距鲁城北面不远的董大城成为鲁国对付齐国的最主要的门户,成为鲁国最重要的军屯之所。

董大城西北约20华里处,位于凤凰山上有凤凰城。1986年被列为曲阜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的文字描述如下:

凤凰城址,位于吴村镇王林村北山上,相传为宋代名将呼延庆屯兵所建,现只存城墙基址。查阅文献资料,清乾隆版《曲阜县志》记载:“吴王城在九山之颠,或云吴起所筑也。”

2004年至今,我们多次前往凤凰城址调查,凤凰山地势险要,城墙沿山顶的悬崖峭壁而建,逶迤数公里,从山麓到山顶,到处有磨盘、堆砌石墙的痕迹。可见早年的凤凰城是一处军事防御性质的建筑。

对照前人所说的“吴王城”或者“呼延庆屯兵处”,我们感觉此两说都很牵强。“吴王城”的说法大概来源于吴起“杀妻拜将”的传说。《史记》记载,“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娶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吴王城”的传说盖缘于这段史实。但查阅魏史中有关吴起的资料,发现吴起拒齐发生于公元前410年,并且交战双方所用的均为战车,战争时间也很短,大约不到半天功夫就分出了胜负。战车作战不可能在山势陡峭的凤凰山一带,是不言自明的。所以“吴王城”之说可以基本放弃。至于“呼延庆屯兵处”则更是缺乏史料证据。呼延庆的故事因一部《呼家将》而享誉中国,如同穆桂英的传说,其传闻、遗迹遍布于中国各地。因而“呼延庆屯兵处”之说纯属附会。

那么凤凰城究竟是何时、出于什么目的而建的呢?《曲阜地名志》记载:“1970年在凤凰城一带挖出青铜质箭头及人骨无数,有的骨头上还带有箭头、匕首等”。凤凰山南面濒临的九山,《曲阜地名志》也记载有:“近年在九山下掘土洞,发现许多人骨,有的头骨中插有箭头、匕首,还有青铜戈、矛、盾等,证明此地为古时战场,估计为鲁国军屯之所”;“峪口村北有九女堂北山,山上有平台。台上原有两口大钟,一铜一铁,大可合围”;“九山上有一个大石臼,舂米用”等等。

综合实地考察和文字记载,凤凰山、九山一带,在先秦时期发生过激烈的战争,是无疑的。如我们把凤凰城与董大城结合起来看,就会有新的发现,凤凰城与董大城之间是平阔的谷地,是齐鲁交往的必经之路。董大城位于地势开阔的谷地上,凤凰城则位于地势险要的山顶,从凤凰城放眼望去,董大城一览无余,如从董大城的角度,凤凰城也看得很清楚。并且凤凰城位于山顶,放眼北望,一直能看到泰山。假设齐军来犯,凤凰城的戍卒很快就能发现,如果放以狼烟等信号,董大城的守军立刻就可以看见,很快就能做出御敌的准备。并且从董大城再放狼烟等信号,鲁城之内也可以看到。这样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在齐鲁对峙的春秋战国年间,凤凰城是一个瞭望哨,有少量戍卒驻守,董大城则是鲁国军屯重地,担负着歼敌保护鲁国国都的重任,有大量鲁国军队驻守于此,鲁城则是最后一道防线。董大城·凤凰城·鲁城,就这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其目的就是防御齐军,保护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