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儒学论坛

《戏说孔子》连载(四十三)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5-03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5-03

简单的道理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的人都生活在一些简单的道理里面。

因为身在其中,我们很难感觉得到。就像生活在固定的大气压之下,一旦到了太空或者深水里,才感觉得到。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谈谈其中一条道理:学而优则仕。

人类生存需要智慧的积累,社会发展也需要凝结过去人的经验,积累智慧、凝结经验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学习得越好越有利于我们改造世界,改造自己。这个简单的道理催生出了学校这个东西,当然,一群孩子围坐在一个老人身边听故事应该是最早的学校,最初的学校教材都是神话或者传说。

仕就是做官,官就是领导,这再简单不过。很少有人想到,领导这两个字的辛酸。是的,确实很辛酸,因为你要领着一大群人生存发展,有困难先上,有苦先尝。大家都很信任你,你必须为所有人负责。这就是仕,引领人类走出蒙昧的人。

根据效率优先原则,领导人最好由最有经验的人来担任,老年人充满智慧,但是他们往往心有余力不足,最好做个顾问之类的,光动动嘴。有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使超越年龄的智慧与年轻的体魄合二为一呢?那就是学校。依靠教育,人类得以化解体力与智慧的两难。

由学到仕,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

说它伟大,一点不为过,因为我们必须这么做。

到了孔丘那儿,学校制度面临着变革。

及至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建立在这种土地制度上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为核心的封建等级制也随之瓦解,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旧的奴隶制的社会秩序分崩离析,新的社会关系开始逐步建立。与此同时,随着王纲损毁,昔日“礼征伐自天子出”的文化局面变成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大夫出”的局面。而春秋时期各国之间激烈的兼并战争活动,需要大量的杰出人才,迫使统治者不得不打破传统的“尊尊”、“亲亲”的宗法旧制招贤纳士。这一切大大动摇了周代的官学基础,直接冲击着位居社会中流要冲的士阶层。一大批昔日在王官任职的文化人士衣靠“父子相传,以侍王公”取得食禄的优裕生活不复存在了。他们被迫走出王宫,除部分在地方诸侯国就职外,另一部分则日渐流落民间。

《论语•微子》曾描绘春秋潮王室乐队四散天下的图景:“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豢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磐襄入于海。”这些原先周王室的文化人背井离乡,游走四方,生活窘迫。为了生存,只好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谋生计,故一时间著书立说者有之,聚众讲学者有之。

先前传统的学术授受关系发生了变化,开始由官府转向私门。从此,长期被垄断官府的学术文化逐渐下移,新兴地主、商人、平民子弟,都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打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文化知识渗透到社会的不同阶层,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推广。

是生存的需要要求学校出现,同样也是社会发展促使学校制度发生变革。

孔丘兴办私学适应了社会需要,同时也在推动着这种社会变化,由于孔丘办得好、理念先进、宣传得力,人们把孔丘看成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弄潮儿,后人奉为“伟大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