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孔子》连载(五十一)
日子没法过了
春秋时代的郑国,最有理由进入战争的漩涡。
作为周王室的羽翼,它有义务讨伐对周室不敬的国家。
作为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各国征战或其他事宜经过都有发生磕磕碰碰的可能。
作为不与晋、楚接壤的国家,它四周都是实力相差不多的小国,因为处于不同阵营而争斗不断。
即使晋、楚从这个世界消失,郑国会第一个跳出来发动战争,因为这的确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而且从不缺少野心勃勃的国君。
公元前566年,郑国执政卿子驷杀死了国君郑僖公,立傀儡郑简公。郑国诸公子谋划为僖公报仇,子驷闻之先下手。四月十二日,杀了公子子狐、子熙、子侯、子丁一班人。这年四月二十二日,子驷的同党子国、子耳入侵蔡国,俘虏了蔡国司马,大胜。
一个年青人站出来表示反对:“郑国是小国,显示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严重失策,必然引起祸患。楚国人会因此前来讨伐,能够不顺从他们吗?顺从楚国,晋国的军队必然来到。晋、楚两国进攻郑国,从今以后郑国至少四五年内不得安宁。”
执政的人对他发怒说:“你懂什么!国家有出兵的重大命令,而且有执政的卿在那里,小孩子说这些话,是要被杀的!”
这个年青人资历还浅,不过资历浅的人说的话不一定就是错误的。
这年冬季,见郑国出兵进攻别人心里不舒服的楚国军队来了,围而不攻。
郑国的大官们因是否顺从楚国而分为两派,在朝堂之上激烈争论。最后决定出城投降楚国,好说赖说把楚国军队打发走,原来侵占别国的利益也被退回。郑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此后不久,晋国因为郑国归顺了楚国发兵进攻郑国,这次晋国为了显示自己的坚决态度,纠集了多国部队参加,先是占领了郑国的交通要道虎牢关,然后分兵包围了郑国都城,郑国再求和。后来,晋国觉得郑国有前科,决定再包围一次,郑国再次表忠心。郑国刚刚表完忠心,楚共王领着军队也想听听郑国的忠心,郑国又归顺了楚国。晋国打算教训一下郑国——
这日子没法过了。
春秋时代,晋国长期处于老大地位,齐国称霸早衰落的也早,所以晋国的多国部队里面常常有齐军队做跟班。南方的楚国进步很快,晋国的主要精力放在楚国,但两国直接交锋很少,大部分时间都在宋、郑等国那里消磨,这就苦了夹在中间的小国。比之长期处于晋国保护下的宋国,郑国更容易成为晋楚拉锯战的主要战场,日子最难过。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生不如死。
既然死不了,郑国君臣形成了很强的骑墙心态。搞些小动作,引人来灭它,马上俯首称臣,心里才踏实。
有人对郑国的局面作出了如下分析:
“不顺从晋国,国家就要灭亡。楚国比晋国弱,而晋国并不急于争夺我国。如果晋国急于争夺我国,楚国会避开他们的。怎么才能让晋军出死力攻打我们,楚国就不敢抵挡,然后才能够坚决依附晋国呢?”
有人献计:“向宋国挑衅,诸侯必然来到,我们跟从他们结盟。楚军来到,我们又跟从楚国,这样晋国就更要生气了。晋国如果能不断地前来,楚国将会不能抵挡,我们就坚决依附到晋国那里去。”
大夫们对这计划表示拥护,边境的郑国军队不遗余力的向宋国找茬。宋国人于是进攻郑国,俘获甚多。郑国大臣很高兴,说:“总算可以出兵攻打宋国了。如果我们疯狂进攻宋国,晋国领导的多国部队进攻我们必然更加疯狂。我们就听从他们,同时报告楚国。楚军来到,我们就和他们结盟而又重重地贿赂晋军,就可以免于祸患了。”不久,郑国果然入侵宋国。
对于郑国来说,不存在独立不独立的问题,只有依附于谁的问题,依附别人的滋味是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