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儒学论坛

《戏说孔子》连载(五十三)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5-03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5-03

“来自遥远年代的充满仁爱之心的圣人”

子产(生年不详,终于公元前522),春秋时政治家。复姓公孙,名侨。

公元前554年任郑国执政卿后,实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把私田纳入国家税收范围,承认了开垦荒地的合法性,百姓有地种,增加国家税收,促进生产力提高;他主张保留“乡校”(学校)、听取“国人”(城里人)意见,善于用人,采用“宽孟相济”的治国方略,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

子产用曾200多斤铁铸造了一只鼎,把新制定的保障改革成果的“刑书”铸在鼎上,放置于王宫门口,让百姓都知道新刑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刑鼎。新刑法由于限制了旧贵族的胡作非为,触及了贵族的利益,这在历史上是极大的进步,贵族们就用歌谣诅咒子产说:

害我好衣藏在家,

将我田产左右查。

谁要想杀那子产,

我一定会去参加!

子产听了,毫不动摇,说:“只要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我死也得坚持,改革可不能中途变卦。”几年后,子产的改革已见成效,郑国的百姓就用歌谣来称赞他说:

我们的儿女子弟,

子产来教导庇护,

我们的田地庄稼,

子产搞得肥又沃。

如果子产要离开,

有谁像他那样好!

子产执政20年,使郑国内部安定,生产发展;对外维护了国家尊严,使大国不敢轻视郑国这一小国。

子产是一个非常体恤民力的贵族,为了保持贵族的某些特权,他不但不公开反对周礼,反而赞美它,甚至认为“礼”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子产执政后,面对国内国际形势,进行了一系列违反周礼而有利于封建化的改革,在个别问题甚至带有比较激进的法家色彩。

子产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子产明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只有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给他们发泄表达的场所,才能促进问题解决,否则只能使对立和不满扩大。子产提出“以宽服民”、“以猛服民”的主张。在统治刚刚从井田制解脱出来的人民的方法上,子产第一个提出“宽”、“猛”相济的策略。“宽”即强调道德教化和怀柔;“猛”即严刑峻法和暴力镇压。后来,儒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宽服民”,法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猛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