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孔子》连载(六十六)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5-03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5-03
方法之争
这个世界得有方法,否则人类不能存活。
方法有许多种,但是往往能用的就只能有一种。
所以咱们得学会检验它们,选择最好的。
往往由于检验的艰难,我们选择方法其实很草率。
索性不求最好的,只求比较适当的。
于是,出现了许多方法,都能用。
很快聪明人就想到,这些方法都能够用到才好。
然而,方法之间存在着对立,人们很难鱼与熊掌兼得。
因此,代表不同方法的人们开始争斗。
这些争斗旷日持久,刻骨铭心。
终于,一些伟大人物、一种伟大学说、一些伟大的让步、一场伟大变革,发生了。
鱼与熊掌可以兼得了。我们欢庆人类的进步。热泪盈眶。
可是,在没有出现这么多伟大之前,我们只能在旷日持久跟刻骨铭心中徘徊。
儒与法的较量早就开始。
孔丘的讲坛里面越来越多的人跑到了卯少正那里,卯少正的学生也来到了孔丘这儿。
这些文化的朝圣者像钟摆一样,来回于两个不同的讲坛,是一种十分深刻的历史剪影,也预示着终究走向鱼与熊掌兼得的大同。
也许只有在实用主义的政治家那里,才会有最初的融合。
子产当然是一个,他运用宽猛相济的治国之道,在儒与法、周礼与法治之间寻求到了最好的结合。
所以我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最佳的状态就是实践与解决问题,处理繁琐的两难,解决必须的取舍,只有把自己放给艰难的选择才行。
孔丘,我看他现在做不到。
他没有子产的位置,也许永远不知道这些了。
我们相信人的成长是一点点的完成的,你二十岁,当然不会三十岁的状态,如果有,也不一定就是什么好事。
即使没有获得那样的条件,但是能够思考也是好事,机会总是偏向有准备的头脑。
在春秋时代二流国家鲁国的国境内,就有不少思考这些问题的人们,他们群星灿烂,装点着春秋时代暗淡的历史天空。
这与鲁国的文化氛围浓厚是分不开的。
上一篇:《戏说孔子》连载(六十三)
下一篇:《戏说孔子》连载(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