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儒学论坛

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8-18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8-18

【主讲人简介】:

安乐哲(Roger T.Ames)教授1947年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现任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夏威夷大学和美国东西方中心亚洲发展项目主任、《东西方哲学》主编、《国际中国书评》主编。曾任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第五届汤用彤学术讲座教授和第四届蔡元培学术讲座教授。

安乐哲教授的学术研究范围主要是中西比较哲学,他的学术贡献主要包括中国哲学经典的翻译和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两大部分。他翻译的中国哲学经典有:《论语》、《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淮南子》、《道德经》、《中庸》等。

我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有机会与大家进行交流。目前我在尼山圣源书院筹办了一个项目,邀请了美国15个教授和中国的15个年轻学者讨论中西比较哲学,这是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一个起点。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播到外国去大家的责任不一样,中国学者的任务要好好分析自己的传统文化,以建设美好的未来。而我们的责任是把中国哲学作为一种哲学,将之国际化,清清楚楚地介绍到外国去。可是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障碍,即中国思想最初是由传教士传播到国外去的,他们的目标是向中国人介绍自己的宗教,从而也把中国文字纳入了西方基督教的话语体系。他们把汉语的“天”翻译成为首字母大写的“Heaven”,把仁义的“义”翻译成“righteousness”,把“道”翻译成“The way”,最后把中国传统思想看作第二等的基督教。这样就使得中国儒家文化不能列入西方哲学的范畴,所以现在在外国,如果要学习中国哲学,你不是到哲学系去,而是需要到亚洲系或者到宗教系。如果你在国外的书店想买一本《论语》或《易经》或《中庸》,不能去到哲学门类去找,需要到很不显眼的东方宗教牌子下小小的地方去找。外国人把东方文化看作神秘主义,其实这个情况非常复杂,因为东方的学者们跟着西方的学者把哲学作为西方的范畴,认为哲学是欧美的,而与东方没有关系。现在如果到北京大学学习哲学,最重要的哲学家不是孔子而是海德格尔;如果到东京去学习日本哲学,最重要的哲学家是康德;如果到印度学习印度哲学,在德里大学最重要的哲学家是维特根斯坦;到美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不是本土的杜威,而是欧洲的康德。所以现在世界存有个全球性的对哲学误解的障碍,我们需要多了解中国,让中国讲自己的话。

但是我们也有好消息,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转折的时期。我第一次来中国大陆是1985年,那时候中国最高的大楼是上海20几层的和平饭店,而现在光上海就有1500多座摩天大楼,比美国的纽约都多,这是中国的发展。在经济方面,中国经济崛起,名列全球第二。中国的政治地位,也随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原来的G8(group of eight,八国集团)变成了现在的G20(group of twenty,二十国集团),这二十个国家的领导人合影时,中国的领导人胡锦涛位居中间,突出显示了随着经济的崛起中国在世界上重要的政治地位。但是与政治、经济的影响力相比,中国文化的影响还没有开始。我现在在北大教学,旁边是圆明园,上面有一个“勿忘国耻”的牌子。近代150多年来,中国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现在情形大不一样,中国经济长足发展,政治地位越来越高,中国人在文化上也越来越自信。在国内,有国学热,很多大学都建立了自己的国学院研究传统文化,如山东大学启动了“子海”的项目,意在将子部发展起来。在国外,15年来中国建立了的很多孔子学院,夏威夷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建立了第三所孔子学院。在办孔子学院时,《纽约时报》的记者给我打电话,说:“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办的,意在利用你的名声、地位建立学院,传播自己的思想文化。”我回答说:“我们美国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我自己就是富布莱特项目的学者,下个月就要到中国武汉去讲学,美国每年有四百多个学者去其他国家讲学,以便使他们了解美国文化。另外很多国家像德国、法国、韩国、日本也都有这样项目。”夏威夷大学建立了第三所孔子学院,那时比较著名的学校如伯克利大学都拒绝建立孔子学院。可是现在这种情形完全改变了,光美国就有70多所孔子学院,全世界有300多所。从现在的眼光看,夏威夷大学起了好头。夏威夷大学的中国研究中心现在有57个教授在不同的领域专门研究中国。另外,中国的第一任总统孙中山、与现任的美国总统巴拿马还有我的两个儿子都毕业于夏威夷的同一个学校——普纳荷学校,所以,在美国夏威夷在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方面是走在前列的。

我们今天谈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性,是因为目前世界存有很多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如全球变暖、食物安全、环境破坏,国际恐怖分子等等。这些问题都来源于人类,是大家的,解决这些问题也没有国家界限和隔阂,且这些问题相互关联,一个问题的解决也依靠另一个问题的解决。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思考人类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文化资源。这些问题造成了我们目前的困境,要走出困境需要改变我们的价值观。美国哲学家James P. Carse提出一个理论包含有两个概念: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有限游戏,是在有限的规则和有限的时间里,两个人同时玩游戏,取得的结果是一个人全输一个人全赢。它是基于个人主义哲学理念的。个人主义强调了受压迫人民的解放,在一定历史时间内为西方现代思想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表现在17、18、19、20世纪在法国和美国发生的大革命。这种理念带来的真实内容是没有权利的人们获得了解放。个人主义在历史上曾有积极作用,而在今天特别是从美国的角度看,个人主义积极作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美国,个人主义在经济上表现为每个人都使用信用卡不停地买东西,大公司就利用个人的这种消费心态赚取利润,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还有美国对伊拉克的侵略,这些事情都反映了个人主义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所以美国出现了经济危机、银行体制的崩溃、政府在使用资金上出现困难、两党在发起战争上产生僵局等问题,这些问题用个人主义已经没法解决。因为个人主义自我的意义有一个矛盾,它强调的是个人的利益,过度追逐个人利益,走到极端反而与个人利益产生矛盾。讲了有限游戏,我们再看另一个概念——无限游戏。无限游戏讲得是两个人的关系,没有赢也没有输,并且为了美好的将来要加强关系。它的理念是以关系为基础,唯一的目标是继续游戏。基于对有限游戏和无线游戏的理解,我们要转到儒学的角色伦理学。从伦理学角度看,儒学非常注重关系。重视个人与重视关系两种不同出发点在语言上有不同表达方式。比如说我进来时,用中文讲“请大家站起来”,说得是大家;用英文说是“Everybody please stand up”,说得是everybody每一个个体。两句话意思相同,但表达了两个不同的理念。从语言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又表达了不同的世界观。在中国的思维方式下,教室有老师和学生,有学姐、学妹,还有跟着老师称呼的师爷、师母等,充分说明了中国人的角色之间存在的亲密关系。我们在这时谈儒学角色伦理学,目的是为了与西方的伦理学区别开来,以纠正中西文化比较中不对称的问题。因为我们一直习惯用西方的观念、理论讲中国的哲学,从而产生了很多误解,造成了西方在上、中国在下的不对称现象。过去我们分析中西方的哲学,总有一种简单的比较,比如说我们会问中国墨子的思想是不是等同于英国功利主义思想家约翰·史都华·米尔(John Stuart Mill)的思想?但是相反的,我们却很少思考米尔的思想是不是属于墨家的?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人们经常用西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标准看待中国的儒学。这就等于我们用鞋拔子勉强把中国的脚(中国哲学)放进西方的鞋里。

我们今天就是要把中国重视关系的伦理思想与西方重视个人的思想区别开来。如果谈西方的个人主义,可追溯到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的灵魂永存的思想,灵魂的概念即包含个体、独立的意思。个人主义有很长的历史,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到启蒙运动思想家沃克、再到弗洛伊德、尼采,一直延续到现在,很多思想家的思想中都含有非常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如果要理解中国传统的“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思想,我们可以用借助中医思想来理解。譬如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老师好,学生越好,学生越好更能突显老师的好,这是一种彼此依靠的关系。从医学角度看,在西方,心脏拿出来三十秒钟后就是一块死肉。而中医诊治疾病时,则要观察五官、要号脉,要分析身体出现的现象与各种因素的关系,找出症结所在。中医的心受内在和外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与外在的空气、水、食物、阳光等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可以说它是一个无限制范围的集中。从生理学角度看,如果心的功能没有障碍,那么你身体就是健康的。但是从中医角度,心不仅仅是个器官,还是思考和感觉的中心。中医大夫诊治时一开始要和你聊天,询问你近日的家庭情况、与同事的关系、睡眠、饮食等各方面问题,这是从整个环境来了解心这个注意力的焦点。从中国人看待事物的方法,可知心与人都是关系性的。我们不会问心是什么,而主要是看事物与外在的因素是不是合适的,平衡的?儒学是一个整体性的哲学,它有三个特点,一是互相关系的构造,二是道德的上升力,三是人文主义的宗教感。我们都知道孔子曾以“述而不作”评价自己,说自己只是个传述者,但是他创造了“仁”的概念。从“仁”字本身就可以发现关系的存在,它左边是人字旁右边是二字。新出考古资料中的“仁”字有不同的写法,上面是“身”,下面是“心”。甲骨文、金文中的“仁”,上面的“身”是一个腹部隆凸的人形,带有怀孕的意思。这些写法也表达了人与人的关系,且是密切的关系性。儒学翻译成英文是“Confucianism”,是以孔子进行定义的,其实这是西方的对思想定义的方式。有点像基督教(Christianity),以基督(Christ)为核心;或柏拉图主义(Platonism), 以柏拉图(Plato)为核心。但是儒可追溯到商朝,是一群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有很大影响的社会精英。发展到周朝,礼由概念逐渐变成了社会体制,儒也有了很大发展。所以儒学是什么?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现象,它包含了一个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是一个时代的人继承上一代的思想,反思自己时代的问题,阐述自己的思想,传承给下一代的一种延续。儒学中有一个独特的字——“孝”,西方没有。“孝”字由老字和子字组成,包含了两个时代的关系。而我们实际是通过“礼”和“体”传承儒家思想的,即通过自己的身体实行礼的仪式,传承思想。身体是一个很妙的概念,具有智慧性,这可从出土竹简中的“体”字写法看出来。竹简中的“体”字,有的是骨字旁,有的是身字旁,有的是肉字旁。肉字表达肉身的意思;身字表达对外界感知、反映;骨字表达是体会人的生命,将之抽绎、理论化、范畴化。如果涉及到孝,实际也包含老一代对下一代的呵护、关注。《论语·学而》中有子说“本立而道生”,本即是孝,是仁的来源。由于仁是孔子所创造的概念,孔子弟子对此有所困惑和歧义。《荀子·子道》中记载,孔子分别问三个弟子“仁者若何”。子路对曰:“仁者使人爱己。”子贡对曰:“ 仁者爱人。” 颜渊对曰:“仁者自爱。” 这里颜回的“自爱”不是排他性的只爱自己,而是包括性的自爱,含有与别人的关系,爱妻子、邻居、学生等。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很容易理解儒家最基本的问题——道德是什么。如果你的行为是扩大关系的,则是道德性的;如果行为是减少关系的,则是非道德性的。孔子把“忠”、“恕”作为儒家伦理的表达行为,其中的恕则是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理解两人的关系。所以要理解儒学的伦理学,礼是非常重要的,要从别人的立场看待礼仪,选择最好的行为。而西方谈到伦理学的时候,特别注重的是理性。理性是你选择的最有效的原则,并好好地遵守执行。它注重的不是关系而是原则。从语言学角度上看,人的英文是human being,being本身表达了人是客观的、有灵魂的存在。可是从儒学视角,我们可以创造一个词human becoming,即变成人、做人的过程。在这种语境中理解儒家思想中的人,即是成人的意思。首先他并不是个人,而依靠关系,慢慢变成别人承认、赞成、佩服的人,说明儒家的成人与他周围的环境都是分不开的。如果将儒学与古希腊的理念主义对比,在古希腊的理念主义视角下橡树和橡果关系是橡果能变成橡树,鸡蛋和鸡的关系是鸡蛋能变成鸡,它注重的是事物本身所存在的潜力。从理论上讲,橡果、鸡蛋具有这种潜力。而实际上,有100万颗橡果,可能只有一颗生成橡树,其他的很多被松鼠吃掉;100万颗的鸡蛋可能只有一颗变成了鸡,其他多多少少变成了早餐。如何区分儒学的人的概念与西方的差别?我们认为差别在于儒学的人是过程,西方是本质的、不变的、个体的。因此讲到儒学中的人,可知他的存在与家庭有密切关系。我是夏威夷大学的一个老师,在那里已经任教35年。我个人认为夏威夷大学是一所非常好的大学,但是如果我的家庭需要我的时间、我的金钱,或者我身体的一部分,我会回家奉献自己。从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儒学将家庭作为最基本单位,人是否道德与家庭有着重要关系是合理的。我们提出了儒家角色伦理学这一概念,其中的角色是具有道德性的,这是最基本的。并且道德的原则、价值都是由角色产生的。所以此处角色可以作为动词,即做自己的角色。故而可以说儒学是以关系为主、阐述人的思想。基于此我们再回头看刚才所谈的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在今天儒学对世界的重要性与意义,即是让全世界的人们由有限游戏的价值观转变成无限游戏的价值观。如果将此运用到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中,两国之间需要的是互相帮助,解决我们共同面对的各种各样影响世界、影响人类的问题。如果中国与美国能够相互理解,用互相关系的角度思考、处理两国间的问题,将对整个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

中国的儒家思想与美国的实用主义有很多共鸣的地方。美国实用主义思想家杜威1919来中国,他在中国呆了26个月多,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蔡元培当时是北京大学的校长,他曾授予杜威北京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称誉杜威为“第二个孔子”。近二十年,我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不同的学校讲学,经常提到杜威思想与中国儒学有相近之处。然而中国人把杜威的思想翻译成中文成为实用主义,我认为这种翻译不恰当,因为这并不是杜威思想本身所表达的意思,它本身带有实验性质,应称为实验主义。近来我读过李岚清先生的著作《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其中有一章叫《借鸡下蛋》,还有一篇叫《在游泳中学习》,这些文字都说明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实验性,与杜威思想有相通之处。因此从儒家所讲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角度看,儒学在每个时代的传承延续也极具有实验性

复旦大学有一个杜威研究中心,明年他们将把杜威所有的37本作品翻译成中文。我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孙有中教授,北京大学的教授彭国祥合作将编辑一套杜威丛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中国对杜威思想进行全面完整的介绍。两年前,我们召集了国内外对杜威有所研究的学者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了“杜威研究”会议,这次会议非常成功。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是想依靠中国的儒学与美国的实用主义,建立中美文化沟通的渠道,加强两国的关系。在21世纪,如果中美两个大国能够互相信任,能认识到彼此间互相依赖的关系,那么20世纪的问题即可解决。所以现在我们要转变到无限游戏中重视关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