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野里遗址:日本的“国营公园”
在日本,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除了平城宫遗址似的史迹整备模式外,还有一种较典型的保护方式——“国营公园”。
公园这个概念进入日本是在明治维新之后。在1873年(明治6年),日本政府决定选择以都会的名胜风景区、名人旧址等作为普通百姓的休闲场所并认定为公园。为此都道府县须选择适宜地点,并递交对此地景观详情的调查报告及公园图纸,同时还接收了一批古寺庙神社的土地来建造公园,由此开始了营造公园的历史。其中部分在明治时期建造的“公园”,在日后根据《文化财保护法》的前身《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作为名胜遗址保存了下来。
在日本,与“国家公园”这一概念相关的共有三个名词,即国营公园、国立公园和国定公园。国立公园是由日本环境部长听取相关地方行政单位以及中央环境审议会的意见,确定区域范围指定而成。国定公园是由日本环境部长接受相关地方行政单位的申请,听取审议会意见,确定区域范围指定而成。国营公园包括两类,其一是从超过单一行政区管辖范围的大视角出发设置的都市计划设施公园或绿地;二是作为国家纪念设施,以保存与活用日本特有的优秀文化遗产为目的,经内阁决议设置的都市计划设施公园或绿地。
在日本现有的16处国营公园中,国营飞鸟历史公园、国营吉野里历史公园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中国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本文选取吉野里遗址作重点解析,其思路及经验对于我国的大遗址保护与展示以及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吉野里遗址位于日本佐贺县吉野里丘陵,是一个弥生时代的大规模环壕聚落遗址。遗址面积约50公顷,最初是在佐贺工业区建设过程中被发现,1986年进行了科学发掘,揭露出土了时跨整个弥生时代各时期的遗迹和遗物,包括建筑遗迹、瓮棺、陶器、铜器等。吉野里遗址数期遗存的变迁,清晰地揭示了日本早期原始国家的雏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因此1990年被国家指定为史迹保存下来,1992年追加指定为特别史迹。1993年,日本内阁通过决议,将之作为国营历史公园整备并向社会开放。
国营吉野里历史公园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17公顷。遗址公园的各个区域结合其特点通过建筑复原、陈列、多媒体展示、生活场景复原和体验学习等方式对遗址内涵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同时也切身考虑了观众的需求,在尽量尊重历史真相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了亲自体验和了解古人生活状态的机会。吉野里公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日本史迹整备的特色、理念与方法。可以说是日本多年大型史迹整备理念与方法的集大成者。
整备历程
1988年,佐贺县制订了吉野里遗址的整备计划。1993年,日本内阁通过决议,将其作为国营吉野里历史公园向社会开放之后,佐贺县也决定环绕国营公园建立县立公园区域。新的历史公园整备计划的遗址部分基本沿用了佐贺县制订的整备计划,规划总面积117公顷。2001年,国家和地方联合的历史公园部分开放。2005年,公园开放面积达58公顷,其中国营公园约27公顷,县立公园约31公顷。2009年4月1日,公园开放了73.7公顷的面积(国营公园约38.3公顷,县立公园约35.4公顷)。园内复原了高床住宅、高床仓库、祭殿等建筑和环壕,公众可以通过展示的出土文物具体了解弥生时代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特征。至2008年3月,总计参观人数已达383万人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整备理念及原则
吉野里历史公园以“倾听弥生时代人的声音”为主题,通过保护日本悠久文化遗产的吉野里遗址,复原当时的设施并且展示出土文物而创造出弥生时代的气氛,使此公园成为向全国以及世界传达信息的据点。整个吉野里历史公园划分为四个区域:入口区、环壕部落区、古代原野区、古代森林区。入口区主要以公园的服务设施为主体;环壕部落区主要为遗址保护与展示区;古代原野区位于公园北侧,面积达20公顷,可进行各种休闲娱乐活动;古代森林区目前正在修建之中,准备建成既能保存绿色自然,又能进行各种学习及生活体验的区域。目前规划总面积117公顷,其中54公顷由国家管理,另外63公顷由佐贺县管理。
吉野里遗址的整备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首先是遗址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复原修建及保护吉野里遗址,使公众从宏大的环壕部落中看到日本大地上“国家”的起源,并且联想到《魏志·倭人传》中记载的社会,使之成为日本国民引以为豪的历史文化公园。
其次是历史环境的保护与展示。具有弥生时代气氛的景观,使公园内充满历史情调。
再次是历史文化的阐释与传播。为了便于公众详细地了解遗址的丰富内涵及与其他地区、国家的联系,园区内设置了多处展示、参观、体验、学习和进修设施,使公众能够轻松愉快地获取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公园致力于发展为一处国际交流的据点,积极和世界上其他有代表性的遗址合作,加深对相互历史文化的了解,使其成为国际交流的平台。
公园强调轻松的娱乐环境,使游客在全年任何时间都可以愉快地观光游玩。园内修建有广场、游乐场等场所,安排各种活动,提供热情的导游讲解及完备的服务系统,使公园里充满乐趣。
在社会效益方面,公园希望通过旅游观光等活动,使其成为振兴地方文化和经济的动力和核心。
最后是公园修建的阶段性与可持续性。吉野里历史公园划分为几个区域分期实施,目前古代森林区尚在建设当中。今后以发掘调查研究结果为基础,继续完备公园设施,使公园的建设持续发展下去。
整备手法
1.基础研究——吉野里聚落论的形成。吉野里遗址复原整备的最终目标,并非个别建筑物,而是当时的聚落形态,同时根据考古调查成果,赋予聚落整体一个明确的“故事性”,例如古代居民建造某建筑物的动因,以及制作、使用某种工具的原因等等。
在着手整备之前,整备承担方在八年的时间里反复研究发掘报告,对动植物、建筑史、民俗、社会文化史、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农业、地质等多个与当时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行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部吉野里聚落概论,阐明了吉野里遗址后期的聚落特征和空间构成。
2.本体保护。遗址本体的保护是史迹整备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在吉野里遗址的整备过程中,为了确保遗址安全,首先在遗址本体上覆土50厘米,之上再铺设一层工程垫土。根据发掘调查结果证实的地形和整备后的地形几乎一致,从而实现了“环境复原”的整备目标。
3.村庄复原。根据聚落论提供的资料,设计者们规划了聚落立体复原展示的建筑位置,空间格局和建筑物的类别,并加入了“生活场景复原”,再现了1700余年前古代聚落的风貌。园区内的植物也尽可能采用了从弥生时代就存在的古老品种,如当时的代表作物——红米,重要的储备粮橡子以及古代和歌中经常出现的茅草等,以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突出真实感的演出。为了突出古代聚落生活的真实感,吉野里历史公园组织真人表演,再现当时的生活场景。
5.体验学习。整备后的国营吉野里历史公园还设置了各种公众参与的体验活动,体现寓教于乐经营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无障碍园区。吉野里历史公园为了方便残障人士、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提供了各种便捷服务,例如针对残障人士免门票及停车费用,同时在设施建造中也格外考虑不同的需求,包括道路、指示牌、卫生间等。
问题与挑战
吉野里历史公园每年接待70万左右的游客,他们提出了各种意见,有些甚至是相互抵触的。例如部分游客觉得公园范围广阔,参观过程十分漫长疲惫,提议增加一些交通工具。而部分游客则觉得遗址公园应该更加接近自然,尽量减少人工痕迹。游客的便利和遗址的印象魅力该如何取舍是很大的问题。另外从投资回报的角度考虑,既然投入了大笔国家资金,就应该收到相应的效果才能不受批评,目前的回报就是年均游客量了。定期举办一些大型活动吸引游客毫无疑问是个有效的办法,但也不能单纯地为了揽客而举办一些和遗址公园的根本宗旨南辕北辙的活动,如动画节、卡通秀等。因此,如何发挥遗址公园本身的资源,让更多的人参观与关注,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吉野里遗址的整备仅仅是开始。吉野里的基本方针之一正是“基于发掘和调查结果,不断成长和发展”,而目前复原整备的内容也无非是一种暂时的形式,通过整备来向市民提问“这种整备方法是否合理”,才是整备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