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三堂
三堂为明代建筑,面阔五间,高9.95米,长27.42米,宽11.8米。七檩四柱前后廊式木架,前出廊,灰瓦悬山顶。内部结构:明间五架梁加前单步后双步,三架梁上用叉手,瓜柱两翼扶以驼峰状角背,屋面总坡度3分举1,屋脊线两端明显升起,檐柱高径比为10:1,具有明代建筑特征。梁架施松文彩画,青绿红底枋心。
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处理家族内务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孔府所管辖的内务繁多,包括祭田、租税、庙户徭役、林庙护卫等,府内仆役有违法乱纪者都要在此办案处理。内设公案和文房四宝、印盒等办案工具,正面有康熙年间孔子六十七代孙、衍圣公孔毓圻的书法作品《后赤壁赋》作为三堂的屏风。作为孔子的嫡裔子孙,历来受到很好的教育,他们能够精通诗、书、礼、乐,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因而孔府也留下了他们很多的诗文和字画作品。孔毓圻是衍圣公中比较有学识的一位,尤以书法、绘画、诗赋见长,造诣颇深。康熙六年(1667年),孔毓圻袭封衍圣公,年仅十一岁,康熙帝召见时,特许十他从皇宫的御道上步入太和殿,开清朝先例,也是满朝文武官员所不及的。由此可见,“衍圣公”在皇帝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礼遇。
三堂明间正上方悬挂着一幅匾额,上书“六代含饴”四字,蓝底雕龙金边。匾正上方镶金字“乾隆玉玺”大印,此匾为乾隆御赐。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第四次来曲阜朝圣,孔子第六十七代孙孔毓圻的夫人黄氏已经81岁高龄了,而孔子第七十二代孙孔宪培也已经去世,从黄氏到孔宪培已是六代同堂。乾隆皇帝看到孔府人丁兴旺,家庭和睦,生活像吃了饴糖一样甘甜,遂赐此“六代含饴”匾。这也突出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关系的重视。
在公案的两旁还放有“衍圣公”出巡时乘坐的“金顶紫襻绿帷”八抬大轿和“金顶红尼刺绣”八抬大轿。室内两侧陈设的是原来的紫铜镜(鉴)和大鹿角及其它物品。铜镜放在此处,既有铜鉴之意,每每处理诉讼案件前后,衍圣公都要到此前自我观照一下自己,叩问、沉思是否公正,判断正确。三堂的东西两暗间,东为小会客室;西为向朝廷书写奏章的地方,设六品书写官一人。
三堂的庭院小巧别致,堂前为地平露台,正南立一太湖石,高达
从大门到三堂,各办事机构林立两旁,是孔府的官署部分。堂厅层层叠进,旧时公差人员来来往往,显示出“天下第一家”的政治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