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儒学论坛

[孔庙]--金声玉振坊

作者: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03-03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03-03

坊是我国古代独特的建筑形式之一,滥觞于汉时的石阙,成熟于唐宋,明清时发展到极致,多以褒美颂德为主,历史渊源久远。该坊为石质三间四柱冲天式,高5.60米,长13.50米。柱八角形,前后石抱鼓夹抱,柱头仰莲座,柱顶有圆雕鳞甲独角兽,明间额坊稍高,两次间额坊对称递减,平钑云龙图案。额坊均覆屋盖悬山顶,整石刻成瓦垄形,有脊无吻。

金声玉振坊建于明代嘉靖十七年(1538年),“金声玉振”四字为明代巡抚胡缵宗手迹,坊上有平面浅雕云龙戏珠,柱顶各设圆雕“辟邪”一只,俗称“朝天吼”。坊后有一座单孔石桥,上设龙陛,名曰“泮水桥”,桥下泮水原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经明城正南门西水门入护城河。此桥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金声玉振”四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意思是说孔子集圣贤之大成,始终而一。“金声”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钟”发出的声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磬”发出的声音。在古代奏乐时以击“钟”为始,击“磬”为终,金声玉振的原意为一首完善的乐曲。孟子将孔子思想比喻为一首完美无缺的乐曲,在里借用孟子语意,就是说孔子思想尽善尽美,集古圣贤之大成,以达到绝顶的意思。

在古代,乐的主要作用是使不同等级的人心灵彼此交通,产生一种和谐的情感,故《国语·周语下》认为,乐乃“和合之道也”。《乐记》则把乐的和合功能说得更加明确,“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乐之所以具有和合作用,是因为乐是诗歌舞的和谐统一,是金、石、丝、竹、土、革、匏、木等八种乐器发出的多种声音和谐统一。正因为乐体现了和谐,同时又具有“其感人深”的力量,所以当人们听到乐时,便会从心灵深处油然而生一种和谐的情感,化解因身份差别而形成的隔阂和怨恨。此即《乐记》所说的“乐至则无怨”。

胡缵宗:(1480年一1560年),秦安县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进士,任检讨。公元1510年后,历经嘉定州判官,安庆、苏州知府,山东、河南巡抚,足迹遍及江南、中原。胡缵宗为官爱民礼士,抚绥安辑,廉洁辩治,著称大江南北。公元1534年罢官归里,遂开阁著书,有《鸟鼠山人集》、《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州志》等14部著作传世。胡缵宗还是一位书法家,现在江苏镇江有“海不扬波”、曲阜孔庙有“金声玉振”,天水伏羲庙有“与天地准”牌匾,皆系胡缵宗之遒劲刚健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