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庙历史沿革
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寿堂”,房屋三间,里面陈列着孔子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因以为庙,岁时奉祀”,即每年按时祭祀。尽管当时孔子已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但儒家还只是一个学派,社会影响力还不是很大,所以最初的孔庙也仅仅是以居起庙。汉代以后,孔子及儒学地位才逐渐提高。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过鲁,“以太牢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先例。“太牢”是最高规格祭祀所用的祭品,即整牛,整羊、整猪称为少牢。汉初,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是“霸王道杂之”,除对“黄老”道家思想比较重视外,基本上没有确立治理社会的正统思想。至汉武帝时期,著名思想家董仲舒为了迎合汉武帝,创立了“神学目的论”,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来源。这时的儒家思想已是经过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经过“思、孟学派”及荀子对孔子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又冠以董仲舒神学思想的“天人感应”论,使孔子原始思想大为改观,形成了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以后逐渐成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到了东汉章帝时期,孔子思想才真正被统治阶级定为治国的正统思想。随着儒学思想社会地位的确立,孔子的社会地位也一步步地升高,其影响也进一步扩大,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各种谥封号。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六月,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二月丁未,改谥孔子为“文圣尼父”,告于孔庙;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年)三月丁亥,诏进封为“邹国公”;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追尊孔子为“先师尼父”;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以孔子为“先圣”;贞观十一年(637年)改称孔子为“宣父”(太学释奠时,以孔子替周公为先圣,颜回配飨),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正月三十日,追赠为“太师”(高宗、武后主泰山行封禅礼,还至曲阜,祀孔子);武周天授元年(690年)封“隆道公”;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谥孔子为“文宣王”,著王者之服,释奠用宫悬,追赠其弟子为公、侯、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一月戍午朔,真宗封禅泰山,至曲阜,祀孔子,加谥“玄圣文宣王”,五年(1012年)改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之名始此;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诏天下通祀孔子;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更正孔庙祀典,定孔子谥为“至圣先师”,去其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定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顺治十四年(1657年)改称“至圣先师”,置启圣祠祀孔礼,以闵损等十哲人、公冶长等六十九先贤、公羊高等二十八先儒配飨从祀。由此看来,孔子及其思想和地位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的提高,孔庙的修建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
据记载,从公元220年到解放前,孔庙先后重修扩建七十多次:
(1)公元221年,魏文帝黄初二年春正月,置鲁郡,封孔羡为宗圣侯,令郡守修孔子庙。置百石吏卒以守卫之。
(2)公元389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冬十一月,敕修阙里孔子庙,颁六经于孔庙内。
(3)公元442年,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冬十二月丙申,诏修孔子庙,复学舍,召生徒。
(4)公元454年,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冬十月戊寅,诏建孔子庙,制同诸侯之礼。
(5)公元472年,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春二月,定祭孔子庙之制。
(6)公元505年,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六月,梁初立孔子庙。
(7)公元539年,东魏孝静帝兴和元年,兖州刺史李珽塑孔子及十弟子容像,立碑于庙庭。
(8)公元611年,隋炀帝大业七年,县令陈叔毅修阙里孔子庙。
(9)公元637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秋七月尊孔子为宣父,诏兖州作阙里庙,给户二十,奉守林庙。又命褒圣侯朝会位同三品,祭祀、冕服亦如之,食邑一百户。
(10)公元647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初以先儒配享孔子庙。
(11)公元667年,唐高宗乾封二年春,兖州都督霍王李元轨承制修阙里孔子庙。
(12)公元718年,唐玄宗开元六年,兖州刺史韦元圭及褒圣侯孔燧之、县令田恩昭重修阙里孔子庙。
(13)公元720年,唐玄宗开元八年,初定十哲配祀孔子庙。
(14)公元773年,唐玄宗大历八年冬十二月朔,刺史孟休鉴、县令裴有象新修阙里孔子庙门。
(15)公元869年,唐懿宗咸通十年,孔子三十九代孙、鲁国公、太平军节度使孔温裕请重修阙里孔子庙。
(16)公元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帝谒孔子庙,诏增修祠宇,绘先圣先贤先儒像,释奠用永安之乐。
(17)公元962年,宋太祖建隆三年,诏祭孔子庙,用一品礼,立十六戟于庙门。
(18)公元983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修阙里孔子庙。
(19)公元1008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赐孔子庙经史,又赐太宗御制书一百五十卷,藏于庙中书楼。
(20)公元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春二月,诏立孔子庙学舍。三月,颁孔子庙桓圭一,加冕九旒,服九章,从上公制,夏五月,诏追封孔子弟子,秋七月加左丘明等十九人封爵。
(21)公元1010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颁释奠仪注及祭器图,建庙学。
(22)公元1018年,宋真宗天禧二年,命孔道辅修孔子庙。(孔道辅奏言:“祖庙卑陋不称,请加修崇”。诏转运使以官钱葺之。即命道辅监工役。道辅请得封禅行殿余材,乃大扩圣庙旧制。建庙门三重,次书楼,次唐宋碑亭各一,次仪门,次御赞殿,次杏坛,坛后乃正殿。又后为郓国夫人殿,殿东庑为泗水侯殿,西庑为沂水侯殿。正殿西庑门外为齐国公殿,其后为鲁国太夫人殿。正殿东庑门外曰燕申门,其内曰斋厅,厅后曰金丝堂,堂后则家庙,左则神厨。由斋厅而东南为客馆,直北曰袭封视事厅,厅后为恩庆堂,其东北隅曰双桂堂。凡增广殿庭廊庑三百十六间)。
(23)公元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秋,敕以本县中户五十人充孔子庙洒扫。
(24)公元1061年,宋仁宗嘉佑六年春三月,颁御书“宣圣庙”额及“大成殿”榜于阙里庙。
(25)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诏兖州以省钱修葺阙里孔子庙。
(26)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冬十一月,令孔若升监修孔子庙。
(27)公元1096年,宋哲宗绍圣三年,令转运使修葺阙里孔子庙。
(28)公元1114年,宋徽宗政和四年,颁大成殿额于孔子庙。
(29)公元1142年,金熙宗皇统二年,修阙里孔子庙,敕行台拨钱一万四千贯,委曲阜主簿孔瓌修葺圣殿。
(30)公元1144年,金熙宗皇统四年,拨行省钱助修庙之,行省降钱一万四千五百贯,发南京入作司见材,修完孔庙,创盖大成殿。
(31)公元1149年,金熙宗皇统九年修正殿。
(32)公元1157年,正隆二年春三月,以羡钱修孔子庙两庑及齐国公殿。
(33)公元1179年,金世宗大定十九年冬,郓国夫人寝殿成。
(34)公元1191年,金章宗明昌二年春三月,诏修阙里孔子庙,“……乃降钱七万六千四百缗以修之”。
(35)公元1195年,金章宗明昌六年夏四月,阙里孔子庙成,增塑儒像,赐阁名为“奎文”。
(36)公元1232年,元太宗五年冬十二月,修孔子庙,八年春三月复修孔子庙;九年诏衍圣公孔元措修阙里孔子庙,给复守庙一百户。
(37)公元1265年,元世祖至元二年春正月,孔子庙成。
(38)公元1267年,元世祖至元四年春正月,敕修阙里孔子庙,修杏坛,奎文阁。十九年修孔子庙垣。
(39)公元1295年,元成宗元贞元年春,诏葺阙里林庙。
(40)公元1298年,元成宗大德二年春,太中大夫济宁路总管按檀不花重修阙里孔子庙。
(41)公元1310年,元武宗至大三年冬十月,运登歌乐器于阙里孔子庙。
(42)公元1318年,元仁宗延佑五年春正月,置孔子庙雅乐。六年,从孔思晦之请,置阙里孔子庙司乐一员。
(43)公元1332年,元文宗至顺三年二月己巳,诏修阙里孔子庙。
(44)公元1356年,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春二月,遣集贤直学士杨俊民来祭告孔子,修葺庙宇。
(45)公元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置林庙洒扫户一百一十五户,在庙者百,在林者七,在书院者八,令于曲阜等州县选民间俊秀无过子弟充当。
(46)公元1374年,明太祖洪武七年春,诏修阙里孔子庙,十一年阙里孔子庙成,补塑圣像。
(47)公元1387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年春,诏修阙里孔子庙。
(48)公元1411年,明成祖永乐九年,从衍圣公孔彦缙之请,遣行人(专家)雷迅督修来修阙里孔子庙,工部请发囚徒二百三十名。
(49)公元1414年,明成祖永乐十二年冬十二月,山东布政司官员来修庙。帝谕工部曰:“孔庙至敬之所,囚徒作践不便,今山东布政司官一员率民三千人往修,务期坚固。”囚徒仍听役于外。
(50)公元1434年,明宣宗宣德九年,工部侍郎周忱来谒林庙,捐建金丝堂。苏州知府况钟,通判邵谌助之。衍圣公督工役,以明年八月落成。堂高二寻有二尺,制度宏雅,廉隅峻整,轮奂一新,卓越旧观。复于棂星门外构屋为祗,谒更衣所,名曰更衣亭。
(51)公元1464年,明英宗天顺八年,诏重修阙里孔子庙。
(52)公元1469年,明宪宗成化五年,巡按御史林诚立阙里孔子庙诸贤神主。
(53)公元1480年,明宪宗成化十六年春二月,诏过孔子庙者毋骑,增广阙里庙制。从衍圣公孔宏泰之请,增广正殿为九间,余皆更新。至二十三年始告成。
(54)公元1499年,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六月甲辰夜,阙里孔子庙灾。巡抚何鉴奏言:“弘治十二年六月十六日夜子时,雷雨交作,火从宣圣家庙东北角上起,延烧(家)庙五间、斋廊五间、东庑二十八间、寝殿七间、伯鱼庙三间、子思庙三间、西庑二十八间、大成门五间、手植桧一株,洪武诏旨碑文并楼、永乐御制碑文并楼、遂延烧大成殿七间、东便门六间、西便门六间、大成殿东西小便门各三间、寝殿东西两便门各三间、启圣殿五间、毓圣侯庙三间。风息雨止,火乃熄灭。共计烧毁殿庑各房一百二十三间”。浙江道监察御史余濂奏请修孔子庙。……秋七月,巡抚何鉴耒相度庙工。十三年(公元1500年)春二月,阙里孔子庙兴工。十七年(公元1504年)春正月阙里孔子庙成。巡抚徐源言:“臣等依事理委官专修孔子庙,照依原议规制间数,逐一修建完备。改造奎文旧阁七间三檐;再庙傍原有毓粹、观德二门,以通出入,因逼近庙台,街路短促,不称趋谒,今于前门少北各建东西门一座三间,扁曰快睹、仰高;又前门并二门原址三间,今改建大门;大中门各五间,与庙前宇后掩映相称。桥梁阶级,焕然鼎新;杏坛碑额、迹皆粉绘俱完,其大成殿九间、寝殿七间俱两檐。大成门、家庙、启圣庙、金丝、诗礼堂各五间。两庑连廊共一百间,启圣寝殿三间,神厨二十四间,库房九间,碑亭二座,奎文阁大门、中门左右下至街道房坊牌无不完整。规模壮丽,工艺精致,足称瞻仰。……除将用过银十五万二千六百余两造册径自奏缴外,臣谨以闻得旨允行”。
(55)公元1512年,明武宗正德七年秋七月,修阙里孔子庙。此次修庙因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曲阜,“秣马于庭,污书于池”,庙为之所坏,正德皇帝下诏“建城卫庙”,在司出罚锾并募输助银三万五千八百余两,以七月兴工。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阙里孔子庙竣工,县城成。
(56)公元1544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巡抚曾铣建太和元气坊。
(57)公元1553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重修阙里林庙成。
(58)公元1569年,明穆宗隆庆三年,巡抚姜廷颐修葺阙里孔子庙。
(59)公元1578年,明神宗万历六年十有二月,巡抚赵贤营修葺阙里孔子庙。
(60)公元1592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巡按御史何出光创建圣迹殿,立石刻圣迹图百有二十。
(61)公元1594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巡抚郑汝璧、巡按连标重修孔子林庙、周公庙、颜子庙。
(62)公元1608年,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济宁巡抚使王国贞修阙里孔子庙西庑。
(63)公元1656年,清世祖顺治十三年,巡盐御史王秉乾重修奎文阁。出银二千两,并劝所属公捐修之,而提学佥事戴京、鲁施闰章先后又略为外葺。
(64)公元1690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夏六月,遣内务府郎中皂保来修阙里孔子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秋八月阙里孔子庙竣工。
(65)公元1724年,清世宗雍正二年六月癸已,阙里孔子庙灾。衍圣公孔传铎疏言:“臣叨沐隆恩,袭职守祠。于本年六月初九日申时,疾风骤雨,雷电交作,有火从先师大成殿脊螭吻间出,栋宇高峻,火势猛烈,不能扑灭。臣惊恐之下,奏请祖像牌位四配十二哲牌位出正殿。业经焚毁,沿烧寝殿、大成门、圣祖仁皇帝御碑东西二亭、启圣王旧殿、金丝堂等处。至丑时方熄。荷蒙特恩敕五代王爵新建崇圣祠仰赖洪福,幸得无恙”。三年秋八月,阙里孔子庙兴工。四年(公元1726年)命巡抚塞楞额董庙工,颁御书“生民未有”额于大成殿。六年,命巡抚岳浚董庙工。七年正月,遣通政使留保来督庙工。……二月,命署山东巡抚岳浚会同留保督催其原任山东巡抚陈世倌仍回山东。率从前承修迟误之,知府、州、县分别解任,在工办理,其督催迟误之各上司,交留保查明交部议处。……上谕文庙工程务期巍焕崇闳,坚致壮丽,纤悉完备,焕然一新。……又谕阙里文庙正殿正门用黄琉璃瓦,两庑用绿琉璃瓦,以黄瓦镶砌屋脊,供奉圣像。选内务府匠人到山东用脱胎之法,敬谨装塑。重建圣祖仁皇帝御书碑亭,增建乐器库,颁御书“大成殿”匾额,御书、御制对联悬之庙堂,改棂星门石坊,宣圣庙曰至圣庙,奎文阁前之参同门曰同文,诗礼堂前之燕申门曰承圣门,颁内府新制大成殿祭器一分,颁镇圭及新制曲柄宝盖各一,戟二十有四。冬十一月丙申庆云见,戊戌正殿上梁。八年(1730年),钦定孔子庙大门曰圣时,二门曰弘道。秋八月圣像成。
(66)公元1741年,清高宗乾隆六年颁礼器一付于阙里孔子庙。
(67)公元1770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冬十月,衍圣公修林庙。三十六年三月,谕颁周范铜器于阙里孔子庙。
(68)公元1864年,清穆宗同治三年九月,诏修曲阜孔庙。
(69)公元1868年,清穆宗同治七年,奉上谕李鸿章奏曲阜孔庙宜及时修葺,请饬两江、湖广总督各筹银二万两,汇解山东,并由山东巡抚在本省筹银派员兴修。
(70)公元1875年,清德宗光绪元年,颁阙里庙、文庙及京师太学各省府州县学匾。
(71)公元1898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十五日,重修曲阜孔庙竣工。
(72)公元1915年,民国四年,葺修至圣庙寝殿,并浚庙前金水河。
(73)公元1930年,民国十九年,南京国民党政府下令修缮曲阜孔庙大成殿,定名为孔子纪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