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绩效测评指标面面观
辞旧迎新之际,各种考评接踵而至。在此,对部分国外博物馆和我国台湾地区博物馆绩效测评指标做简要介绍,期望能为国内博物馆提供一些参考。
很多国家与我国一样,拥有众多的公立博物馆。他们认为,博物馆特别是公立博物馆具有国家荣誉和国家认同,文化传承和教育传播,平等和集体意识以及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等功能和作用。政府相关部门有权利和义务对公立博物馆的绩效进行考评。
澳大利亚博物馆绩效指标主要包括参访者研究(如参访人数、构成和满意度等),推广(典藏品数量变化、举办特展和外展)、相关研究(发表研究文章数量、设施和博物馆系统、人力资源)、社会关系(媒体形象、志愿者数量、与社区和国外互动、社会捐助)等指标。
同属大洋洲的新西兰国立博物馆绩效考评指标主要包括参访者研究(如参访者数量、满意度和参访者构成及变化等),其他指标如知识(研究和论文情况),与当地和政策的关系,长短期规划,推广(临展、特展情况),以及财务状况(总运营收入、政府补助、商业收入、人事成本和其他运营成本)等指标。
英国公立博物馆将考评指标分为核心指标和附属指标。核心指标主要包括参访者人数(不含网络)、儿童参访人数(分为16岁以下和以上年龄段)、使用博物馆网页人数(次数)和运营净利等,附属指标包括外国参访人数、重复参访人数、少数族裔参访人数、参访者满意度、教育活动、租用博物馆场地次数、典藏品存放在正确环境下的比例、开放时间比例、每位(次)参访者所占政府和非政府补助金、日均员工请假数等情况。
美国史密森博物馆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体系,它所属的十六所博物馆中保管着1.4亿件艺术品和标本,同时也是一个研究中心,从事公共教育、国民服务以及艺术、科学和历史各方面的研究。它的博物馆绩效测评指标主要包括公共参与,即知识传播(如教育、公众活动、展览和收藏)、研究(如史密森尼科学研究、艺术、历史和文化研究)、优质管理(资产管理分为资产维护和资产运营,绩效管理涵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公共与政府关系、采购与合约,安全和信息管理等内容)、财务能力(主要包括开发能力、企业与业务活动、捐款维护和捐款管理)等项目,每个项目中涵盖了一些细分指标。
日本博物馆的绩效考评体系较为复杂,主要分为馆长和馆舍经营,观众、市民社区关系,展场展示,教育推广,学艺员(专业人员)和一般职员,调查研究,资料与典藏,设施等八个类别,共有110多个小指标,可以说包罗万象,非常详细,反映了日本人做事的风格。
我国台湾地区公立博物馆绩效考评指标主要包括观众、网络使用、教育推广活动、可及性、国际交流和财务等六大项约16个细分指标,其中仅观众测评一项就有多项考评细化指标,如参观人次、每平方公尺服务人数(展场)、重复参观的观众比例、当地县市观众比例、原住民观众比例、观众满意比例等。财务考评指标相对简化,只有每人每次参观政府补助金额和政府补助金额占总收入的比例等。
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绩效测评情况看,参访者均为考评中的核心指标之一。孩童和学生的参访人数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等指标均为重要(或称核心)指标,且对此有较为细致的描述。参访者测评指标不仅包含的信息量大,而且对于博物馆运营有着具体的指导作用。除了多数国内博物馆通常采用的参访者总数、增长量和满意度等指标外,上述博物馆对于参访者质量指标采用较多。比如参访者重复参观指标代表博物馆的吸引力和藏品更新率,参访者构成指标代表着博物馆目标客源与潜在客源,博物馆展区面积与参访者数量比率代表场馆利用率水平,参访者数量与博物馆费用和馆员人数比率代表博物馆运营效率等等。
上述博物馆对教育、研究和推广也十分重视,且较为看中博物馆的财务平衡能力,即对博物馆财务运营能力和参访者人均政府补助金的份额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要求。通过这些指标推动了相关博物馆对其藏品的研究、展示和推广,也促使博物馆不断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包括人员服务效率(即参访者数量与员工之比)和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即参访者人均补助金)等。
当然,西方国家的博物馆绩效测评走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从倚重传统公共行政体系向推进市场机制转变,从注重过程管理向注重成果转变,从关注主观感受向注重绩效指标量化转变。这一过程中,其绩效管理的重心逐步向少数关键量化指标转移,这些指标易于收集,收集成本较低。通过这些较为客观、合理和科学的量化指标反映博物馆基本运营状况,并为博物馆改进其管理提供了依据。通过制定这些关键的量化指标,他们试图达到经济,即投入较少的公共资源(预算成本)维持博物馆经济运行;控制效能,即通过平衡预算与实际花费达成实际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公平,即实现社会与区域辐射性和可及性等公众教育推广的目的。相信随着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提高,这种有益的绩效测评指标,将逐步被国内博物馆接受和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