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曲阜
“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东汉应劭解释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现在,城东(原鲁国故城中)土岭蜿蜒曲折,如“原”高出于地面,这就是“曲阜”名字的来由。
曲阜,历史悠久,具有五六千年的文明史。早在五千年以前,华夏、东夷两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我国东方人类早期的文明。曲阜境内至今仍保存下来20余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从中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先征服自然的遗物。曲阜古代就是我国东方文化的中心,《左传》载:“鲁有大庭之库”;(《史记》五帝纪)载:神农氏都陈,迁于曲阜;黄帝生于寿丘(死后葬于陕西黄陵);舜于寿丘作什器。少昊帝自穷桑登帝位;徙都曲阜,崩葬云阳山(今少昊陵);五帝中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活动的踪迹。近年来在沂河、泗河两岸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充分印证了古代的传说。殷商时代,曲阜名奄,是商王朝在东方的重要属国。商代第十八任商王南庚迁都于此,至二十任商王盘庚才迁都到殷(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以后奄仍为商王朝在东方的重要属国。奄国后被周征服。周代800余年间,曲阜为鲁国的首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大封功臣谋士,“封周公旦于少昊之墟曲阜,是为鲁公”。周公死后,因其业绩卓著,特许鲁国建立太庙、祭祀时使用天子礼乐。鲁国经历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共传三十四公,到鲁顷公二十四年(前期249年)被南方的楚国所灭。鲁国在曲阜辉煌的时期,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当时鲁国都城长达3华里,中贯轴线,“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严格遵循了《周礼》关于都市的布局规定,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初定县名曲阜。北宋真宗皇帝崇奉道教,奉轩辕皇帝为祖先,因黄帝生于寿丘,寿丘在曲阜,于是在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改曲阜为仙源县,并建起景灵宫,以供奉皇帝。景灵宫规模宏大,有1320楹,“崇广壮丽罕匹”,与汴京皇宫媲美,至元时遇火焚毁。北宋灭亡后,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改仙源为曲阜,仙源之名共存118年之久。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刘六、刘七农民起义军攻占县城,焚毁县衙,进驻孔庙,“秣马于庭,污书于池”。明武宗下诏令“移县城卫庙”,以孔庙、孔府为中心建立新县城,至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落成,也就是现在的曲阜县城,在鲁城内西南角,面积占鲁城的七分之一。
曲阜是历史文化名人孔子的故乡。春秋末期,孔子在鲁都阙里聚徒讲学,传授“六艺”。他一生中“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并且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晚年,他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在古代典籍的整理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了“重仁尚礼”的儒家学说,把中国古代文化推向了一个新高峰。孔子去世后,儒家所说被历史学者逐步发展、改造,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西汉至清末的二千余年间,在中国一直属于正统地位。历代王朝对孔子奉若神明,竞相追封,由“公”封到“王”,到了明清时期,又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确实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同时,历代皇帝曾下诏修孔庙,扩孔府,其规模愈来愈大,规格也愈来愈高。两千多年来,在儒家思想的浸熏下,曲阜名人辈出,如孔子得意弟子颜回,哲学家孔伋,经学家孔安国、孔广森,文学家孔融,戏剧作家孔尚任,训诂学家桂馥,校勘学家孔继涵,书法家孔继涑等,都是有影响的人物。曲阜以其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丰富的地下文物和雄伟的地上古建筑群享誉国内外,是中外游人向往的游览胜地。现存各级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09处,其中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1处。另外有56处列入山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余为济宁市和曲阜市的保护单位(济宁6处,曲阜135处)。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曲阜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孔庙、孔府、孔林于1994年12月15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因此也被视为“圣地”。前来朝拜谒的帝王大臣历代不绝。自汉高祖刘邦开亲祀孔子先河后,历代帝王争相仿效,汉明帝刘庄、唐高宗李治、宋真宗赵恒,清圣祖玄烨,清高宗弘历等先后到曲阜祭孔达19次,遣大臣代为恭祭达196次之多。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学士慕名而来的更是不可胜数,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北魏地理学家鹂道远,唐代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张九龄,宋代文学家苏轼、米芾、史学家司马光,金代文学家党怀英、明清知名学者李东阳、顾炎武、纪昀、康有为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墨迹。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李先念、邓颖超、胡耀邦、万里、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等领导视察曲阜工作时,对这里的文物古迹特别关注,国家先后拨款2300多万元,对孔庙、孔府等处古建筑筑群进行了全面修葺,1991年国家又投资800万元,兴建了拥有现代化设备的文物档案馆。
曲阜位于山东省的南部,在鲁西平原与鲁中山地的结合部上。这里山青水秀,风光宜人,是鲁中南的一块宝地,北依泰山,南瞻凫峄,东连泗水,西俯兖州。百余座山头绵亘在北、东、南三面的边境上。在这块8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泗、沂两条河流自东向西横贯全境,这里气候湿润,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主要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及蔬菜、水果等;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磷、石英、石灰岩、石膏、耐火粘土等10余种矿产,尤其地下矿泉水储量大、质地优。全市12个乡镇、525个行政村,63万人口,居住着汉、回、满、蒙、朝鲜、壮、土家、白、苗、俄罗斯等14个民族,其中孔子的后裔约占人口的五分之一。
曲阜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蓬勃兴起,经过几年的开发,旅游景点由原来的3处增加到17处,近年又新增加了“孔子六艺城”、论语碑苑等人文景观,丰富了曲阜的旅游资源。各级政府对曲阜的旅游事业非常重视,从1984年起,每年孔子诞辰日期间举办“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1989年起,改为“国际孔子文化节”,每届历时半个月。由于曲阜交通便利,104、327两条国家级公路干线在市区内“十”字形交叉,南连福、沪,北达京、津,东通日照,西与大京九相接,可谓四通八达。京沪铁路穿越西境,兖石铁路斜过城东南,西兖州铁路16公里(京沪铁路兖州客站),再西70公里便是嘉祥机场。由于交通、旅游条件的不断改善,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100多万人次以上,其中外国游客和港澳台胞、不少国家元首和政府官员都先后慕名而来。如法国总统密特朗,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美国国务卿舒尔茨,爱尔兰共和国总理希勒里,柬埔寨主席西哈努克、朝鲜主席金日成、议长杨享燮等等。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曲阜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将愈来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