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大典简介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庙堂祭祀乐舞,有“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之谓,自古以来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祭孔大典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大典用音乐、舞蹈等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

祭孔大典,不仅将成为中华民族缅怀先圣孔子、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世界和谐、推动人类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同时也将在中国文化史、世界祭祀史、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

如今的曲阜祭孔大典在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首先是音乐新,在原有乐谱的基础上,重新制作了开城、祭孔音乐,引入了交响乐、合唱乐团的表现形式,意在达到磅礴大气、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其次是舞蹈新,大典参照有关文献图谱,对祭孔乐舞进行了重新编排,使其更具感染力。再者是服饰新,演出使用的明代服装和道具经过重新设计制作,准确体现了明代祭孔的规模和盛况,更加古朴、庄严、凝重,展现了“千古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盛况。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祭孔大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历代帝王曲阜祭孔述略
    中国历史上,历代帝王亲临曲阜祭孔者不乏其例,到了近代此举更甚。本文对帝王曲阜祭孔的礼仪及反映的时代内涵作粗浅的分析。公元前 478年,即孔子逝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生前“故所居堂
    查看更多 管理员
  • 祭祀、庙祭与孔庙祭孔
    翻开二十四史,你几乎可以看到自三皇五帝到满清王朝,都有各式各样的有关祭祀的记载。祭天祭地祭鬼神,就连那个当了 83 天皇帝的袁世凯也举行了隆重的祭天大典,以求上天保佑其皇位永固。
    查看更多 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