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 文博新闻

齐鲁晚报-尼山:隐于乡野的“儒家文化源头”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3-28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3-28

文/图本报记者张建丽

夫子洞:

“圣人降生”的传说流传至今

尼山的脚下,有一个看似并不起眼的山洞,简单的几块石头垒作门,洞内面积不到10平方米,大人进入洞中连腰都直不起来。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这是当地农村的鸡窝。其实不然,此洞名曰:“夫子洞”,顾名思义,大名鼎鼎,正是当年孔夫子来到世间的“产房”。为什么圣人会在如此特别的地点出生,还有一段老夫少妻的传奇佳话。

据说,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有名的武将,他的妻子施氏先后生了九个女孩,没有一个男孩。叔梁纥的第二个妾倒是为其生了一个男娃,却是腿脚天生残疾。按照古代封建宗法观念,不能立嗣。于是叔梁纥就向附近的颜家求婚,颜父很中意他,但颜家的两个女儿不愿意,三女儿颜征在很孝顺便欣然答应。这时的叔梁纥已年逾六十,而颜征在不到20岁,这对老夫少妻婚后一直不能有孩子。颜征在就来尼山上祈祷山神,结果非常灵验,她还没回到家,就在山脚下临产,于这个山洞里生了孔子。

还有一个故事更加神奇,说孔子生出来很是丑陋,父亲嫌弃他,把他扔在了山洞里自生自灭。谁知一只雌虎竟前来喂养小孔子,一只老鹰还在洞外守着,用翅膀为孩子扇风散热,俗称“凤生虎养鹰打扇”。见其不凡,叔梁纥又将儿子抱回了家中。

由于夫子洞地势较低,一到雨季,附近尼山水库的水经常侵蚀到它,2006年这里实施了尼山夫子洞防水景观工程。如今,夫子洞前,石板小路、拱桥凉亭、花卉灌木一应俱全,为这道传奇景观添资增色。

尼山孔庙:

圣人发祥地,千年飘书香

走到尼山孔庙的大门棂星门处,赫然而立“大明尼山书院”的石碑。在古代有庙学合一的传统,始于唐代,其制度形成于宋代,兼有祭祀和教育两种功能。虽然山上建有祭祀用的庙宇,因有了学堂的缘故,尼山孔庙前有了这块统称为“书院”的石碑。

棂星门是一座三间四柱冲天柱式石坊。柱为八棱体,以石鼓抱,上镌云朵,柱首莲花座,中二柱饰圆雕石狮,侧二柱饰花瓶。坊高11米,宽6.4米,明间额坊刻“棂星门”三字。

尼山上建有庙宇最早见于北魏时期,最初是为了奉祀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兖州知州赵侯以尼山为孔子发祥地,开始建庙宇主祀孔子。后来随着孔子儒家思想的广为传播,为表达对孔子的敬仰之情,历代朝廷官吏对尼山孔庙,也在进行不断扩建和修缮。一直到清道光年间形成现存规模,2006年尼山孔庙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尼山孔庙有殿、堂、门、亭等建筑27座72间,分东、中、西三区,中区有大成殿、寝殿、两庑;东区有讲堂、土地祠;西区有启圣王殿、启圣王寝殿和毓圣侯祠。庙后为尼山书院。整个建筑占地1.6公顷,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

在曲阜市东南30公里处,有着一块传说中的风水宝地,那就是尼山。尼山傍水而立,山势巍峨壮观,河水涟漪起伏,自然风景秀美尚且

不提,这里更是一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诞生之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于是尼山和山上的孔庙一起声名远扬了。

千年书院:

焕发生机,已成为名家讲堂

过了棂星门,在东南隅有座凉亭,叫做“观川亭”。当初孔子来到凉亭所在的位置,看到山下如今尼山水库那里的潺潺溪流,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以川水来象征时光的流逝。观川亭始建于金代,现在所看到的为清代重修亭。

迈过大成门,就到了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大成殿,也就是尼山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始建于宋庆历年间。单檐黄瓦歇山顶,四柱前后廊式木架,檐下有斗拱,大梁之上绘有凤穿牡丹等富贵图案。殿内供奉着孔子和四配,四配即颜回、孔伋、曾参和孟子。

在大殿的东北方向,坐落着一处四合小院,青砖灰瓦,幽红木门,轻轻推开,“吱扭”一声,门轴发出尘封的声音,这里就是真正的“尼山书院”,是古时学生们读书的地方。尼山书院大门南向,门内有照壁,院内有正房三间,五檩四柱前后廊式木架,灰瓦硬山顶,长10.1米,宽6.24米。东西厢房各三间,五檩抬梁木架,灰瓦硬山顶,长9.9米,宽4.7米。院内的三间正房,经过现代的修缮,已经成为名家讲堂。房内挂有孔子的画像,焚有檀香,摆放着古色古香的条几,一时间,眼前出现了莘莘学子摇头诵读的场景,听,那朗朗书声正在山中回荡。

尼山孔庙内的启圣王殿则是奉祀孔子之父叔梁纥的场所,因叔梁纥于元至顺元年被加赠为“启圣王”而得名。此殿是尼山孔庙的起始源头,始于北魏时期,原为叔梁纥庙,也叫尼丘山祠,经历代重修,现存为清初建筑,殿五间,前出廊,无斗拱,单檐绿瓦歇山顶。

尼山五峰:

八大景观凝聚着历史沧桑

在山间行走,草丛中时不时会有小身影一闪而过,那是野生的兔子。林间“扑棱扑棱”常有翅膀掠过,那是灰喜鹊。在尼山上有1500多棵树木,以侧柏为主,其中3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达到200多棵,整个尼山呈现一片原生态样貌,成了小动物的栖息之地。1992年被公布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在这其中汇聚着八大景观。除了观川亭、夫子洞,还有几个值得一提。

在尼山五峰环抱之中,有一条小溪,夏秋季节,流水潺潺,涓涓有声。溪由山涧汇流而成,经孔庙、观川亭、夫子洞向东注入沂水。因哺育圣人成其千古之名流,故被后人举为智慧之源———智源溪,成为尼山景观之一。

中和壑位于尼山孔庙之后,取名源于儒家“中和”思想。这里的石头呈橘黄色,石质细腻,并有褐黑石松叶纹,花纹边部较密,用此石制作的砚台坚细湿润、不渗水、不渍墨,发墨有光,为制砚的佳品,是历代皇家官吏、文人墨客求之不得的文房宝物。尼山砚为曲阜三宝之一,所以这条沟壑又称“尼山砚沟”。

沿智源溪西上,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古柏,金代取名文德林。柏生石间,挺拔直立,多无大冠,身叶浓密,状似笔翰之形,于是文德林亦成一景。

在尼山有片山坡,山石表面红斑点点,每逢秋季,石上所生之草竟是红色的。相传,孔子母亲临产,走至此处已经见红,山石经血染后变成了红色,名叫“红草坡”。孔子曾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尼山之美又何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