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 文博新闻

齐鲁晚报-走近寿丘、景灵宫和少昊陵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3-19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3-19

本报记者张建丽曾现金

“求安慰”宋真宗修建景灵宫

有笑谈称宋真宗在向燕辽妥协后,总想找点优势来压住对方,以此寻求心理平衡。于是他封泰山、尊孔子、容释家,潜心向道。据说宋真宗曾经几次得到“天书”,而黄帝是他们的赵氏始祖。后来宋真宗确认曲阜的一个叠石堆就是寿丘,下诏在此修建景灵宫。

据历史记载,当时曲阜景灵宫共1320间,是当时礼制最高的庙宇。后人从景灵宫遗址中发掘出来两块宋代石碑,它们隔水池并峙,东西相望,堪称中国石碑之最。

池塘东面的石碑俗称“万人愁”碑。碑首高5.8米、宽4.42米、厚1.20米,上面精雕细刻着二龙戏珠。碑体身高7.1米、宽3.72米、厚1.20米;驮着石碑的龟趺高2.80米、座高0.75米。石碑的两侧各有一个武士石像,与龟趺一起帮忙抬碑。因为这座石碑太高太重,谁看到都会感慨“这么大的石碑,怎么立起来的?”因此得“万人愁”碑的称呼。

池塘西面的石碑叫做“庆寿”碑,比“万人愁”碑稍微小点,上面的“庆寿”二字,据说是元代的燕山老人所写。

相传,黄帝的母亲附宝一天夜里在郊外散步,抬头仰望星空,突然一道闪电般的光芒从天而降,落在她身上,接着附宝竟怀了娃娃,历经24个月在寿丘生下黄帝。这让寿丘也变得异常神秘,宋真宗专门为它建造了景灵宫,在它的一旁还有父系社会遗址少昊陵,让我们一起走近“三宝”。

曲径通幽院内遍植老柏古桧

少昊陵所在的陵园建于明代初年,寿

丘和少昊墓都在这里。通往陵园的道旁古柏盘根错节,树干如龙似虬,拔地而起,树冠如伞如盖,青翠苍郁。前面耸立着一座石坊,建于高台基之上,阴镌“少昊陵”三个大字。

院内遍植老柏古桧,将陵园点缀得庄严肃穆。身在其中,一股浓郁的松香味沁人心脾。脚下到处都是掉落的松果,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在幽静的氛围里,听上去特别清脆。

院内树立碑碣25幢,是明、清及民国时祭祀和修葺陵园的记事碑。院内北部正中建有享殿5间,单檐碧瓦歇山式顶,曾经雕梁画栋,随时间流逝,虽然不再丹壁生辉,但古朴愈浓。正殿内上悬雕龙蓝地金书“金德贻祥”匾额,匾下团龙巾金神龛一尊,内供少昊牌位,匾额、牌位皆为清代乾隆皇帝御题。

看似土山实则文物深藏

转过享殿左右角门,进入陵园后部,一座底大上小,一层层砌垒而成的梯形平台出现在眼前,此台就是“寿丘”。寿丘顶上为清乾隆年间的石室,上覆黄琉璃瓦,饰五脊六神兽。内供汉白玉雕刻神像一尊,清代以后被误认为是少昊坐像。

在石砌的寿丘后,是一座高大缓坡的土山,这就是少昊的陵墓。少昊是父系社会中期的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传说他是黄帝的儿子,在位期间,将父系氏族社会推向盛世时期。

很多人将寿丘和少昊陵混淆,以为建筑壮观的才是少昊陵,据说土山之内“败絮其外,金玉其内”,1978年在少昊陵院土山附近曾发掘出石斧、石铲、红陶鼎、钵等文物,均属新石器时期。由于雨水冲刷,土质松软,土山曾有一些文物冒出来,像寿丘顶上的石像就是其一。然而里面真正是什么样子,留给我们的则是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