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山东省文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 励小捷
(2012年12月10日)
尊敬的姜大明省长、孙守刚部长、刘玉功副主任、张超超副省长、王志民副主席,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进军的新形势下,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姜异康同志对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姜大明省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表明省委、省政府对文物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文物局,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文物工作的山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长期奋战在文物战线的专家学者、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文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山东文物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取、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整体带动,很多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有不少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一是注重保护传承,强化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文物保护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完成,不可移动文物家底基本摸清。二是着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遗址保护曲阜片区及全省文物保护88项重点工程集中开工,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坚持为民惠民、服务社会,博物馆建设蓬勃发展,免费开放深入扎实,特别是山东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可谓在全国省级博物馆中独树一帜。四是勇于创新,强化机制建设,《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山东省文物局重新组建;文物人才队伍稳步壮大;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有声有色。文物工作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提升城乡文化魅力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发挥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这次文物工作会议采取省、市、县三级电视电话会议,充分反映了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的文化自信与自觉。可以说,山东的文物事业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日益成为推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家文物局历来高度重视和支持山东文物工作。国家安排的山东文物保护重点项目的专项经费逐年加大。“十一五”国家文物局支持山东的各项文物保护经费约3亿多元。进入“十二五”,仅2011年和2012年,中央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投入就达8.4亿,接近“十一五”总和的3倍。去年,国家文物局与山东省政府签署《合作加强山东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框架协议》。大遗址保护曲阜片区、大运河山东段、齐长城、沿海明清海防与近代建筑群,以及鲁国故城、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大汶口遗址3处考古遗址公园等列入了全国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涉及重点文物保护项目300多个。目前框架协议正在全面落实。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国家文物局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山东文物事业,在经费保障、项目立项、人才培养和科技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助推山东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建设。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八大报告科学把握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的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文物工作的显著成就和成功经验,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文物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物事业的深刻把握,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会议的鲜明主题和突出亮点就是提出了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奋斗目标,开启了我国由文化遗产大国向文化遗产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会议从落实文物保护责任、推进文物保护重点工作、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机构和队伍、增强文物保护意识等6个方面,对新时期文物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基本要求进行了全面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文物会议精神,是各级文物部门的中心任务,也是全面开创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强大动力。
山东是全国文物大省,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文物事业科学发展方面应该也能够有新的作为、大的作为。这次会议,提出了“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努力实现从文物大省向文物强省的新跨越”的目标任务,充分体现出山东发展文物事业的决心和魄力,令人鼓舞和振奋。希望山东以这次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为契机,在实践上有新举措,在政策上有新突破,提供更多新经验,为文化遗产强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此,我代表国家文物局对山东文物工作提四点希望:
一是要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抓紧完善和细化到2020年山东文物事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目标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并从五年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围绕这些目标,确定并做好几件大事,对这段伟大的历史有一个交代。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一致,文物事业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文物保护、利用、管理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实现哪些具体目标,对此我们必须量化细化,必须心中有数。
二是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不断提升文物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文物工作所肩负的责任。山东拥有众多位居全国前列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馆藏文物、珍贵古籍,有遍布各地的古城、集镇村落、冶炼盐业及陶瓷遗址,王陵、贵族和名人墓,古代宗教和公共建筑(群),石窟石刻等各类文物遗存。既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又具有良好经济基础。希望山东省在文物保护方面,按照全国文物工作会议部署和《山东省“十二五”期间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着力推进曲阜、淄潍、泰山、黄河三角洲、半岛、沂蒙、鲁西等七大片区和大运河、齐长城两条文化带文化遗产保护战略规划。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切实摸清全省可移动文物资源家底。进一步加强考古发掘、文物抢救工作,着力提高文物科研尤其是水下考古、文物修复的能力和水平。认真落实《文物保护法》和《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始终把文物安全放在文物工作的首位,认真履行政府保护文物的法定职责,建立健全文物安全责任制度和部门协作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深入开展文物安全整治专项行动,确保文物安全,切实维护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在文物利用方面,进一步拓展文物利用途径,充分发展文物资源服务社会、教育人民、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继续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充分发挥文物的宣传教育功能,不断提升博物馆的展陈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把文物保护利用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相结合,与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相结合,在保护好的前提下积极推动文物资源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促进更好保护;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和体制机制,研究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文物旅游和特色文化产业,努力把文物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让齐鲁人民共享文物保护成果。
三是要围绕改革创新,不断破解文物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搞好文物工作,既需要坚守,也需要探索。应当看到,当前,面对文物工作领域不断扩大、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的新形势,我们的工作方式还不完全适应;面对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我们的执法能力还不完全适应;面对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的宏观管理还不完全适应。要破解这些突出问题,我们必须改革创新,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要务,全面推动文物工作。要在文物博物馆事业公益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建立博物馆理事会制度,吸纳社会公众参与博物馆事业;要按照中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以经营为主的事业单位转变体制机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文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职能,由文物部门办文物事业向管文物事业转变,由只管直展文博单位向管理全社会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行业管理转变,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提高文物管理效能。在工作总体把握上更加注重转变观念,更加注重制度设计,更加注重职能转变,更加注重加强管理。
山东在改革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有着成功的范例和鲜活的经验,希望山东继续领跑,在文物事业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大胆探索,为全国创造更多新鲜实例和宝贵经验。
四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文物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基,是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发展的保障。从全国的情况看,我国文物数量、博物馆数量快速增长,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大幅增加,文物抢救保护任务日益繁重,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要求更加迫切,而各级文物部门管理队伍和专业队伍却没有随之相应发生变化。文物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文博专业教育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文物事业发展的严重瓶颈。近期,国家文物局已完成全国文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正在积极联合有关部委着手相关政策的研究起草工作。希望山东省在文物保护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特别是在水下文物和文物保护修复机构方面,在文物保护领军人才、特殊人才、急需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新路来。
最后,衷心祝愿山东文物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衷心祝愿山东在全国率先实现经济、文化强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