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儒学论坛

文史典故大全-孔林之于氏牌坊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3-06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3-06

孔林之于氏牌坊

孔林墓冢累累,其中前立有御制牌坊者格外引人注目,它便是在曲阜民间赫赫有名的于氏“公主”墓。有关乾隆皇帝女儿下嫁孔府的故事广为流传,且有许多版本。

其一,尊孔崇儒说:乾隆皇帝一向尊孔崇儒,为更大程度地满足这一心理,他决定与孔府结姻,于是便把自己的女儿嫁到了孔府。当时汉满不能通婚,为了避开这个族规,乾隆又将女儿寄养在大学士于敏中的家中,然后又以于家闺秀的名义,嫁到孔府。

其二,消灾说:乾隆皇帝有个女儿,脸上有块黑痣,据相术家说,这块黑痣将会给公主带来灾难。破灾的唯一办法,就是将公主下嫁给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于是乾隆皇帝便选中了孔府。

其三,义女说:乾隆皇帝欲与孔府联姻,但自己手下又无合适的女儿,他只好把当朝大臣大学士于敏中女儿,认做义女,然后以公主身份嫁到孔府。

在以上几种说法中,显然第一种说法是不存在的。翻开乾隆朝历史,可以发现,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十个女儿,十女中除早亡的外,凡是成人后嫁人的,均花落有主、额驸有名,并没有发现有女嫁到孔府的记载。第二种说法,含有浓重的传说和演义色彩,不可引以为信史。那么,较为贴切的就是第三种了,也就是说,乾隆皇帝认于敏中的女儿为义女,然后以公主的身份嫁到孔府。

于敏中,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1738年)这位年仅有24岁(比乾隆小三岁)的江南才子便蟾宫折桂,考中状元。此后的四十年间,更以他非人所能及的敏捷之才,和对“国语”(满语)的精熟,日益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和宠眷,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也随之扶摇直上,历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等职。

乾隆皇帝所认义女,为于敏中之三女。此女名叫于珊兰,自幼天资聪慧,江南才子梁同书曾由于敏中处听到于女命名之由来。据说,于敏中在回钱塘老家时,曾夜梦江中大潮,见有一株珊瑚树,状如兰草,全家落水,幸赖围靠此树得救。醒报生女,因名珊兰。义女要嫁驸马是孔子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乾隆皇帝格外关心。首先,为孔宪培赐名,孔宪培原名孔宪允,乾隆认为,孔宪培将来肯定是一个可以培养的人才,于是将原先的“允”字,改为“培”字。孔宪培曾一度患有足疾,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皇帝到曲阜朝圣祭孔时,特意将随驾御医留下,专为孔宪培治病,直到痊愈为止。乾隆皇帝还多次赏赐御诗给孔宪培,如:“久住京师学问蘉,言归承祭圣人乡。亲仪慎勿仍其短,祖德恩维衍以长。修已无过守礼乐,睦宗守世率端方。卅年两见崇公袭,怅忆人生曷有常。”甚至亲解御用荷包赐予孔宪培。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于氏与孔宪培完婚。于夫人与历代衍圣公夫人的身份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她逝世以后,体现得更为明显。在孔府东院,专建祭奠于夫人专祠,祠名曰:“慕恩堂”。初建时,请来苏州能工巧匠,为于夫人塑造了“行乐图”,再现了于夫人生前的生活情景。每天有四个男仆焚香叩头,两个女仆铺床叠被,跟伺候活人一样。更为奇特的是,在慕恩堂梢间前檐额上,出现了一段描金绘龙的彩画,“龙”为皇家所独有,这里出现的龙纹彩画,是全府唯一的一段,也是最高规格的一段。

在孔林,于夫人的墓,被后人呼之为“皇姑坟”。墓前立牌坊一座,坊额向北的一面刻“鸾音褒德”四大金字;南面刻道光皇帝旻宁下旨祭拜于夫人的祭文。

(文/孔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