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儒学论坛

加强曲阜古民居保护的几点思考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5-02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5-02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可直视者大多隐藏在历史岁月的尘霾中。而散落在各地的古村落、古民居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展现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是镌刻着人类智慧光芒的“活化石”。它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
曲阜历史文化丰厚,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极宜人类生活。早在史前时期就有建筑记载,“大庭屋庐”便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个建筑物。进入阶级社会,曲阜的建筑更是在我国建筑史上流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诞生了建筑鼻祖鲁班。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我们曲阜发现了较多的明清、民国时期民居院落,共有152处,它们散落地分布于曲阜境内的乡村中,有的保存相对较为完好,其中多为继续使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环境、方式的转变,许多古民居院落也正遭遇着被改建、甚至被毁灭的命运。因此,加强对它们的保护刻不容缓。
一、古民居的文化价值利用及保护的重要性
遗存的民居古建筑院落乃至村落,保留了原有的家族史迹与民俗信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有着较高的文物价值。对于曲阜所发现的明清民居,我们有必要加以呵护,中肯甄别。例如:小雪镇彭家村陈氏故宅,相传为清晚期翰林、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陈秉和后人居所;南辛镇东鲁源刘氏民居,为家族式民居,总面积为178.6平方米;防山乡马庄孔氏民居,房门建有“S”形木柱前厦,具有典型的南方建筑特征,在我国北方实属罕见;姚村镇西王家村颜氏民居,正房门框上方镶有阀阅,标明其享有门第特权等等。它们建筑风格各具特色、特点突出,有楼阁、平房,雕梁画柱,山花迥异,呈现出典型的地域特色。由于古民居建筑材料不易长久保存的特殊属性,和建筑环境及家族的变迁,留存的具有各时期特色古民居已十分罕见。
再以历史悠久的凫村为例,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定居生活。春秋战国时代已形成规模不小的村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就出生在这里,这里山青水秀,物阜人丰,因为孟子的原因,凫村名扬海内外。凫村村名的由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孟子的母亲在河边洗衣服,见凫鸟落在水中,凫鸟是一种吉祥物,代表着吉祥如意之意,故取名为凫村,后人尊称“孟儒里”。文化底蕴丰厚,清代寨墙基址犹存,有部分明清古建筑和民居,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保存下来,这些建筑直到现在还为当地居民所使用,传统格局保存相对完整。以白马河环绕围成的村庄中心街区民居整体风貌和空间特征仍然基本保存,具有一定的规模,在曲阜历史文化传统街区中属于较为完整的街区之一,可称得上古村落。村内有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孟母林及孟子故里、孟母池、孟母井等历史遗迹、历史街区和白马河、马鞍山等自然景观,2003年凫村被山东省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名村(街)。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经济的增长,这些建筑时刻受到被拆迁的危险。由于村庄整体经济水平并不高,现在许多住宅都已破旧不堪。另外,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居民,在村庄内建设了风格相同的二层住宅楼,位置随意,对原有的村庄格局造成一定的破坏。沿l04国道,这些年自发的建设了部分商业用房,以一层和二层为主,风格各异。村街现有的村落布局、建筑、道路布置杂乱。
凫村古村街、古民居院落的保护,在曲阜古民居中具有代表性。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亦是人们物质生活的依托和精神生活的寄托。当然,社会在发展,民生需改善,但如不能把“保护”和“民生”这对矛盾解决好,古民居这种文化符号将会消失殆尽。那么,我们就从民生的角度来分析古民居遭到破坏的根源。
二、形成古民居破坏、消失的主要原因
古民居破坏、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人为的建设性破坏,也有自然地倒塌。根据实地访查农村现实状况,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解放后,国人平均寿命的增加和人口数量的激增,这势必导致房屋需求数量的增加。
2.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发生了大的改变。人们对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新的要求,特别是对起居生活环境。出现了大规模对原有古房进行改建、扩建或拆除重建的现象。
3.古建民居多为土木建筑,有着不易久存的天然属性,须经常修缮维护。虽然冬暖夏凉极宜人类居住,但现代人时尚理念不足,对传统民居文化没有认知,视传统民居为“老土”,完全没有珍惜保护意识。
4.邻里间相互攀比,以新为时尚,以高大气派为荣耀,住旧居便有无能之嫌。且“老宅基地私有”的观念强烈,大有“我的地盘我做主”之势。
5.传统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社会角色宣传力度不够。只注重“国粹”、“国宝”的宣传保护,而忽视了民间传统习俗的应有尊重与教育,特别是传统民居美学价值的宣传教育。应借助于现在“国学”热进行广泛宣传。
6.散落于乡村的古民居还有一定的数量,对它们的保护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我们还没有找到既能很好地加强保护又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路子,故而,保护力度不够。
三、对古民居保护应采取的措施
要做好古民居、古村街的保护,就要依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与参与。它是一种全民性的集体活动,政府应加强指导,要有长期的地域性规划,以突显本地域建筑特色。怎样才能做到全民参与其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大宣传力度,让民众知道古民居的存在价值。要让全社会都知道为什么要保护、保护什么和怎样保护。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利用旅游景区的古建筑群体来展示传统建筑的古典之美。政府文化、城建、土地职能部门与村街联合兼管,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摄录、编写反映曲阜当地民俗风情、历史人文景观、村街沿革史料的电视宣传片、文化丛书等,在当地进行展出宣传,让群众知晓古民居的遗存价值,引导广大村民群众爱护热情并积极参与保护工作。同时,要让大家明白,古民居的保护不单是纯政府行为,而是全民性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觉行为。曲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只要宣传工作到位,会得到社会民众的拥护。
2.要充分发挥村街、社区一级组织的作用。他们对村街人文历史情况熟悉,对群众联系更为密切,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制定村街规划中的决定作用,实施规划中的带头作用和动员群众中的纽带作用,引导村民更新观念。由于他们对当地的熟知,还要加强对古村街、古民居非物质文化的抢救、挖掘、整理、保护。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互为条件,统一于古建民居中。物质文化是古村街、古民居存在的物质基础,非物质文化是古村街、古民居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因此,要注重古村街、古民居的人文历史内涵,使当地村民因有深厚的人文内涵而骄傲、自豪。
3.加大对古村街、古民居保护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政府的介入与引导。首先,财政部门的引导资金是不可或缺的,此项资金主要是用于对古民居保护性修复的补助。曲阜是文物大市,每年都有专项文物保护资金,从中可拿出一部分。乡镇一级财政及村街也可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原居住村民(即使用人),则担负起古民居的主要维护经费。这样多方努力,多渠道融资,古村街、古民居保护就有了根本性保障。其次,还可积极引导利用民间资金用于古村街院落的保护和开发,这就要依托于私企财团和当地村民自发地集资。当然,乡镇、村街有责任组织,村民有权利监督,大家都有义务维护。在古村街、古民居保护与开发中我们应当坚持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则。
总之,曲阜悠久的历史,所留存古民居突显出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文化,为了保护好本地的文化本色,需要各界人士的积极关注、共同的努力和大力宣传。通过大家的献计献策,使古民居建筑保留传统人居文化固有的特征,构筑曲阜独特的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