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儒学论坛

《戏说孔子》连载(三)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5-03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5-03

团结就是力量

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所以称作“三桓”。没有获取鲁公的位置,在政治上靠边站,结果兄弟几个站在了一起。公元前609年,鲁桓公的位子一直传到了鲁宣公这儿,鲁宣公是庶子,也得靠边站,他上台是靠杀了嫡子得来的。三桓有没有合谋参与不得而知,不过三桓趁此机会在鲁国的三个地方修了各自的城堡,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地下斗争转为地上,明枪暗箭一块上。

带头的就是季孙氏。

历史记载,季文子任鲁宣公和鲁成公相国,没有一个穿丝绸衣服的婢女,没有一匹吃粮食的马。有人劝谏他说:“您担任鲁国的上卿,辅佐了两代国君,婢女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们或许会认为您是吝啬的,况且这样又使国家不光彩啊!”文子说:“我也愿意那样。然而我看到国家的百姓,那些父老兄长吃着粗粮又穿着破衣的很多啊,我因此不敢不节俭。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况且我听说凭借道德显荣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得好和马匹吃得好可以为国争光。

真是人想进步谁也挡不住。

此后,季孙氏领头的三桓采取在领有土地上征收实物租、招纳流民耕种土地等方式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形成瓜分鲁国军政大权的结果。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三桓内部也不团结。叔孙氏家族以盛产顽固派著称,孟孙家族更是出过庆父这个大阴谋家,不过其他时间都比较平庸。在争夺权力方面,三家绝对不平庸,内斗起来分外卖力,每每被孤家寡人的鲁公利用,不过前提是鲁公身边有人喜欢撺掇事儿。

比如说,鲁国除三桓以外还有不少其他的贵族,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备受愚弄和窝囊的三桓经常偃旗息鼓,一致对外。

公元前某年,鲁宣公在朝堂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来了几个新面孔,孟孙氏先来到,一脚踏进朝堂,一个家伙嘴里嘟囔:“这小子!”。

从逻辑上来说,要是吵架成本难以计算,毕竟人家说的不一定是你啊,没有指名道姓,孟孙氏装作没有听见,来到自己的位子,心里别提多憋气了。

季孙氏来啦,还是前脚刚跨进来,又是一个人:“这厮!”

季孙氏想抓住那人,环视四周,没人站出来。孟孙氏脸色铁青,季孙氏只好继续走,心里算计着怎样报复呢,到底是哪个家伙?

季孙氏刚过去,叔孙氏老气横秋的走进来。可能是大家还没从欣赏季孙氏窝囊相那里反应过来,叔孙氏踏进来了。不想失去机会,一个小伙子又喊了:“这家伙!”

问题来了,季孙氏凭借声音找到了他,但是没等他发作,叔孙氏一声:“大胆!”就扑上去了,脚踢手抓全面出击。众人推搡起来,眼看就要挤倒干瘪的叔孙氏,叔孙氏全面出击变成了四面出击。眼看局面不可收拾。

鲁公进来了,季孙氏大喝一声,人情停止激奋。叔孙氏从里面走出来,衣服被扯了一个口子,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常在道上走,哪有不湿鞋。挨打还是轻的,他们早就预谋好教训三桓一番。

这是一次失败的报复,打算教训一下三桓,但是其行为本身相当幼稚。至少有几个原因:

原因一:鲁公希望通过召开扩大会议来增加民主——目的是消弱三桓实力,但是新贵们刚入阁就像大家展现了其不二礼数。三桓借此劝谏鲁公整肃朝堂,鲁公没有办法,只好让他们滚蛋。

原因二:这么办明显是低估了三桓的智商跟情商。以为总算可以出一口恶气,解解狠。可是,如果三桓不上道呢。人家偏不跟你在这些低级趣味上争胜,发愤图强,杀人无形,到时候反而是自掘坟墓。

三桓就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