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儒学论坛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使用后评价(POE)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05-25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05-25

大明宫是公元6至9世纪唐王朝的三大宫城之一,位于今西安市东北部。2005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启动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对大明宫遗址部分区域进行拆迁和环境整治。2008年8月,《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论证,公园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涵盖了大明宫宫城区和部分夹城。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列其中。同期,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并正式开园。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中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一次综合性、大规模探索。自2010年10月1日公园正式向公众开放,距今已一年半有余。以遗址保护和展示盛唐文化特色为建设目标的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投入使用后,公众评价如何?
  
本文通过作为设计反馈机制的使用后评价(POE)方法,以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使用者群体的价值取向作为评价出发点,收集公众对公园的评价数据信息;了解公众对公园展示效果及使用状况的评判;总结公众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需求和期望。以此为同类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以提高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设计的质量和综合效益,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设计决策中接纳更广泛的社会意见,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公众参与力度。


使用后评价(POE)概述

  
使用后评价方法[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以下简称POE]是20世纪60年代环境心理学针对建筑环境而建立的研究方法。在西方,将POE作为建筑和户外空间设计过程的一个必要程序已经有40余年历史。它也是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建筑师提供的有偿服务之一。
  
POE是指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经过设计并正被使用的设施进行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POE的重点在于使用者及其需求, 通过行为观察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通过对所得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与原初设计目标作比较,发现设计中的问题,最后得到使用后评价分析报告。
  
虽然POE方法在西方应用范围已扩大到城市广场、公园、街边绿地、校园等各类公共空间,但在我国设计实践中却少有运用,考古遗址公园领域则更鲜见。徐峰等对皇城根遗址公园进行社会调查,收集公园4个节点关于位置、景观、安全、遮阴等12项公众评价,为城市带状公园的研究提供参考。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示范性项目,应用POE方法收集和总结其开园至今的使用者群体反馈信息,将对同类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调查方法与评价因子

1.1 调查方法
  
调查者于2012年4月10日至4月15日8:00-18:00在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观察游客行为,并在御道广场(公园出口处)对游客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共发放150份调查问卷,收回145份,有效问卷144份,问卷有效率96%。

1.2 评价因素
  
评价因素的选择基于使用者群体对遗址认知和公园使用感受的角度,针对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一具体研究对象,确定对公园受众、遗址阐释与展示效果、配套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四方面进行评价的15个评价因素。(如表一)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性别比例相对均衡,男性略多于女性,44%为西安市居民,其余为外地游客。近八成的受访者年龄在18-30岁。
  
38%的受访者对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了解渠道为朋友家人介绍(图1),电视广播和网络等传媒方式并未发挥主导作用,亦有受访者表示公园应加大宣传力度。根据对西安旅游从业人员的访谈得知,目前西安市内各旅游线路中也没有将其列入游览景点。调研期间内虽已进入旅游旺季,但公园收费区内游客稀少。
  
对于来访频率和目的,半数受访者仅来过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次,多为外地游客2—6人结伴来此希望感受盛唐遗址的文化氛围,停留2—3小时,此外根据统计,外地访客少有再次来此游玩。近三成受访者经常到访(来访10次以上),均为本地周边居民,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主,多聚集在御道广场、丹凤门等免费开放区域,来此跳舞、玩摩托车或聚会聊天。

2.2 遗址阐释与展示效果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印象最深的景点集中在游客服务中心(3D影院)和太液池(图2)。游客服务中心目前凭票可以观看《大明宫传奇》IMAX影片,还承担各类商业电影的播放工作,大众接受度较高。太液池接受度高反映了游客对山水园林和亲水景观的喜爱,亦有受访者提出最喜欢含元殿前两小时喷一次的喷泉。此外,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体验过“月光大明宫”即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夜景,其中54%受访者都表示最喜欢太液池夜景。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采用了多样化的遗址阐释与展示方式。目前受访者接受度最高的是3DIMAX影片。导游员讲解和文化表演活动也较受欢迎(图3),但受访者也多因经济因素不会雇佣导游员,4名受访者明确表示应免费提供导游服务。对于宣政殿、麟德殿等采取意向性展示的遗址,受访者大部分表示无法理解。而目前园内表演活动一天仅一场,不少游客只能遗憾错过。对于文化活动,34%的受访者希望增加唐代生活体验活动,26%的受访者希望增加唐代文化表演活动,另有各10%的受访者希望增加模拟考古活动和历史文化讲座活动,以寓教于乐。
  
对于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整体历史氛围的塑造,22%受访者表示感受很深,69%受访者表示有一点感受,2名受访者表示应建设仿唐建筑以增加历史氛围。此外,受访者均表示通过参观对大明宫遗址整体布局、建筑群和唐代历史文化有深入了解,调研期间遗址博物馆由于维修暂不开放,因此受访者表示了解出土文物较少。

2.3 配套设施建设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来访方式,外地游客主要乘坐公共汽车抵达,公园周边无固定的出租车停靠点,交通稍显不便,本地游客多为公园附近居民,步行抵达。对于园区内游览交通工具的选择,由于公园面积大,人流量小,四成受访者希望乘自行车,三成受访者希望自驾车游览。目前园内虽有自行车出租服务,但是使用量较小,主要因为收费较高(单人自行车50元/次,双人自行车100元/次)。园内现有电瓶车数量较少,也仅能接待小部分游客,出于经济原因很多受访者也都拒绝使用。7名受访者表示园区应免费提供自行车和电瓶车。
  
对于服务设施,园内设置种类虽齐全,但很多受访者反映,座椅太少、公厕间距太远、休闲健身设施、餐馆和零售点较少,应增加数量。还有受访者认为应增加路灯、指示牌、存包处、免费饮水点等设施。此外,12名受访者明确提出园内缺少遮阴设施,应多搭建凉棚或种植树木。

2.4 运营管理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安全性,52%的受访者认为安全。但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并不十分安全。有受访者表示公园面积大,晚上游客少,路灯设置较少,容易发生犯罪行为,另有受访者表示,园区内允许摩托车进入,车速快比较危险。此外含元殿前的水渠外无护栏,儿童容易发生溺水事故。对于目前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收费区域60元的门票价格,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在对门票不满意的受访者中,近90%认为门票价格应该为15-30元之间,亦有受访者表示公园应免费开放,广惠于民。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本次POE调查从使用者角度重新审视了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一年半以来从规划设计到运营管理的执行效果,通过对公众信息反馈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和建议:

1)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宣传工作和旅游市场运作尚待提高。
  
西安是国际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拥有巨大的潜在游客群体。相对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等知名景点,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访客数量较少,因此其宣传力度尚待增强,至今也尚未进入西安业已成熟的旅游市场。因此,拓宽宣传渠道并配合恰当的市场运作可以提高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知名度,有效拓展公园受众。

2)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遗址阐释与展示的“软件”体系尚待完善。
  
从POE数据分析可知,相对于复原、模拟、标识、雕塑等“硬件”体系的遗址阐释与展示方式,游客更喜欢互动性、参与性、趣味性强的“软件”体系阐释与展示方式,如导游员解说、观影、表演等。在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应完善遗址阐释与展示的“软件”体系并建立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诸如定时安排导游员带队游览解说、丰富多媒体展示内容、增加文化活动种类和表演时间,使广大游客在认知大明宫遗址和感受盛唐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更加轻松、积极和主动。

3)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配套设施尚待健全。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虽处于市区,但位置略偏僻,建议设置市内直达班车以方便游客到达。园区内部可增加自行车租赁点和电瓶车停靠点,降低租赁价格、提高服务质量,以方便游客自由选择交通工具和游览路线。从POE数据分析可知,大多数游客均认为园区内配套设施的数量远少于实际需求量。建议在不损害遗址和园区整体风貌前提下,园区内普遍增加座椅、公厕,并在人流密集区增设餐饮设施、休闲健身设施、照明设施和遮阴设施,以满足游客需求。

4)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运营管理尚待改进。
  由于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面积较大,管理难度也较高。建议园区禁止自驾车和摩托车驶入,以为游客提供安全的游览空间。此外,建议夜晚增加巡视人员数量。对于门票收费,建议采用分时段、分季节的弹性收费制度,节假日免费开放,使更多民众得以分享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成果。

3.2 讨论

1) 构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信息反馈机制。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我国新兴的大遗址保护模式,强调大遗址保护的公众参与和保护成果的全民共享。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引入自下而上的POE设计反馈方法,可以让公众直接参与公园设计决策,拓宽公园设计思考的空间和角度,同时为公园管理提供有效的监控手段,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成为一个开放的良性循环过程:评价—策划—决策—实施—使用后评价,有助于克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的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提高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谋求更少干预遗址的阐释与展示方式。
  
面对如今中国前所未有的建设繁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尚需慎行。目前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思路相对单一,主要以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标识设施等“硬件”体系建设的方法来阐释和展示遗址。遗址保护区内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的大规模快速建设,将与周期较长的考古发掘计划产生矛盾,很难确保展示成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及遗址保护、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可持续性,激化“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POE的调查结论,通过公众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建设思路,即以活动策划和组织 等“软件”体系为核心的遗址阐释与展示方式,辅以适量配套设施建设。不仅更加契合游客的观览需求,也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对遗址本体和历史环境的干扰。
  
纵观国际上关于遗址阐释与展示的理论成果,颇具代表性的堪数美国环境解说之父Freeman Tilden所著的《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以及由英国遗产教育服务局推出、Peter G. Stone主编的《Heritage interpretation》。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遗址解说计划制定、组织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在实践中,虽然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从业人员至今仍在保护历史环境与开发展示历史景点的矛盾中很难协调,但普遍会相对保守的采用无干扰的、谨慎的阐释与展示方法,如语音导览、视频、图书、网页、表演、角色扮演等。即使在以复原和标识方法展示遗址而见长的日本,也在不断积累的公园建设和运营实践中,日益重视遗址的“活用”——即观览、表演及其他体验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思考如何在游客介入之时 “给遗址以生命”且“还遗址以真实”,将是考古遗址阐释与展示理论研究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需要不断探索的核心问题。

(本文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城址类考古遗址公园阐释与展示设计的理论及方法研究》课题( 2011-JBKY-09号 )阶段性成果。感谢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POE调研组成员:胡春、张明明、方芳、朱文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陈 曦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研究生 范佳翎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 胡 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