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成为一级学科的前前后后
去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我国的学科体系进行调整,将历史学一分为三,把原来作为历史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的考古学和世界史提升为一级学科。这样,历史学门中就有历史学(中国史)、考古学和世界史三个一级学科。
一、我国学科体系中的怪现象——是“兄弟”又是“父子”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学科体系中存在着一个怪现象:在国家社科基金的学科体系中,考古学和世界史都有单独的评选委员会,除了每年评选社科基金项目之外,每个五年计划实施之初,评委会还要对本学科新的五年期间的发展做出规划。历届考古评委会对于引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教育部的学科体系中,考古学和世界史却一直是历史学这个唯一的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和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处于同一地位。同一国家,由于主管部门的不同,在学科设置方面存在的差别,实在令人感到不解与遗憾。而这种设置也严重地限制了考古学的学科发展,因为教育部在确定每年的招生计划、经费拨付数额时,按学科分级有很大的差别。作为历史学一级学科之下众多二级学科之一的考古学,在招生名额、经费分配、职称晋升的指标、成果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十分不利的状况。教育部系统内各个大学的考古学和博物馆学院系执教的老师们对此弊端有极深的感受。
我作为国务院历史学科评议组第五届和第六届的成员,对这种体系中考古学的窘境深有体会。以本届历史学科评议组为例,十三名成员中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研究的8名、从事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4人、从事考古学教学和科研的只有我一人。考古学在该体系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虽然历史学科评议组的非考古专业成员对考古学在学术研究、教学和社会的发展方面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有相当清楚的认识,但对于考古学和世界史专业的学科特点及其所导致的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特殊需求,行外人往往难以真正地理解和把握。客观地说,原来历史学相关学科的这种学科划分体系严重地制约了考古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制约了中国考古学发展。
针对这一情况,各个设有考古学和博物馆学专业的各个大学的同行们多年以来一直在努力,争取改变这种窘境。他们联名上书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力主考古学应当从历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我也以现任国务院历史学科评议组中唯一的考古工作者的身份,在各种场合奔走呼号,多方沟通。多方的努力促成了考古学终于从历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了一级学科。结束了同一个国家的教育部系统和社科基金系统在学科体系设置方面的不相一致的、令人尴尬的状况。
二、新的学科体系划分的意义
新的学科体系的建立,为考古学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有利于考古学和世界史学科的发展。成为一级学科后,各个大学的考古学和世界史专业院系从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和本校获得的资源(包括招收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数量、每年各个大学考古和世界史学科专业从国家获得的经费支持额度)显著增加。
考古学成为一级学科,是为释放科研生产力而做出的符合科研发展规律的调整。它终结了长期以来社科基金的学科划分与学位委员会的学科划分相矛盾的窘境;它使各个高校被制约的考古学学科发展的潜力得以充分释放;它使考古事业可以得到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可使各级考古研究机构和大学的领导都更加重视考古学的学科建设,更加注意扶持和支持考古事业;它也使社会上对考古学更加关注,使从事考古教学的老师们得以摆脱二级学科、低人一等的感觉,更加意气风发,精神振奋地投入到考古教学和研究中;它还使就读于考古专业的学生们能够更加专心致志地学习,还使尚未进入考古学领域的那些准备参加高考的考生能够有更多的人投身于祖国的考古事业。
三、学科划分调整之后历史学科评议组开展的工作
学科调整之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布置各个学科评议组展开各个一级学科的学科简介的撰写、二级学科的设置以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获得学位标准的制定工作。
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历史学科评议组组长、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先生的委托,我负责了考古学一级学科简介、二级学科设置以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应当达到的标准的制定工作。为了能够更好地符合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的现状,我召开了各个设有考古或文博专业的大学的学院院长,或考古及文博专业专业的主任参加的会议,征求各位工作在考古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学科带头人对一级学科简介、二级学科的设置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二级学科的设置,去年秋季我们在南开大学召开历史学科评议组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二级学科的设想,即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学史、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至南北朝考古、唐宋至元明清考古、科技考古、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古代文字与铭刻、专门考古。后来,我们被告知,一个二级学科要有3位以上的教授,每个一级学科的大学至少要设有4个以上的二级学科。按照9个二级学科的设计,各个大学至少要有12位教授,而且由于断代考古的二级学科设计的较窄,实际上很少有大学在每段的考古教学中具有3位以上教授是同一领域的情况。于是,我们邀请各个设有考古或文化遗产专业的“985”和“211”大学的考古学科带头人在北京开会,重新讨论成为一级学科之后考古学二级学科的设置方案,将原来初步拟定的9个二级学科方案调整成为6个二级学科,即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学史、史前及夏商周考古、秦汉至元明清考古、科技考古、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专门考古等6个二级学科。专门考古中,包括了目前还不具备成为二级学科的一些学科,如古代文字与铭刻、外国考古、文物保护技术、美术考古等学科。以此次会议讨论通过的上述六个二级学科和去年秋季在南开大学召开的历史学科评议组会议上提出的九个二级学科的目录和这些二级学科的简介为基础,我负责了对新提出的六个二级学科的简介的撰写工作。
四、关于加强考古学学科建设的建议
1. 精心布局,建立完善、全面的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
应当以此次新的学科划分为契机,对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进行认真的梳理,巩固优势学科、扶持薄弱学科,推动新兴学科,抓好交叉学科,建立完善、全面、均衡发展的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
2.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国际化的视角和意识,跟踪国际前沿热点,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界重大课题的讨论(如现代人类的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与形成、城市化、文化互动、环境变化与人类生活方式的关系、手工业的专业化与早期国家的关系、资源与王权、贵重物品的生产与流通)等,运用中国丰富的考古资料,为解决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各地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等问题做出积极贡献。
3. 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设置并及时调整二级学科的设置。各个大学的考古专业应根据自身的条件(本地区的古代历史与文化的特点、本校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领域和特长等)设置好二级学科,尤其是设置好教育部规定可以自主设置的两个二级学科,以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
4. 顺应考古学发展和社会需求,设计好考古专业的课程。把社会的急需作为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
5. 加强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期间的田野考古实习,提高学生的田野考古技能。选择适合学生实习的考古项目,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从事考古实际工作的能力,认真抓好田野考古实习。应当鼓励各个大学建立自己的田野考古实习基地。
6. 引导学生热爱考古事业,以把自己的青春贡献给中华民族的考古事业为荣。为此,应当在日常教学、考古实习、论文写作等各个环节入手,使学生热爱考古,坚定走考古道路的决心,使中国考古学的队伍后继有人。
7. 注意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与人沟通、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全面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