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儒学论坛

文献复制工作中的描样

作者: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8-16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8-16

描样是近现代印刷业中制稿、过稿的一个技术环节,由雕版印刷的“写样”和饾版套色印刷的“画样”融合转借而来,业者均以技巧精到为能。用于文献复制的描样,则是为解决印刷模糊件照相制版难的问题,而在印刷复制前采取的一个技术措施,即:先从模糊状态里提取出清晰准确的图文样式,并按文物原件原貌重新制作墨稿,然后按1:1比例照相制版印刷。具体操作特点如下。
一、工艺把握
复制中常见的印刷图文墨稿的制作有两种画法:一是用鸭嘴笔等绘图工具画的标准图文,二是毛笔手绘图文。两种画法之下又各有线条图样(印鉴、油印件、单色线条图)和素描(奖状、票证、浮雕式徽记、多色套印件等)之分。
描样时,由于文物原件图文在面貌、水准、模糊程度等方面差异较大,而描样配合印刷复制,需从一对一的模糊状态中提取清晰、准确且符合制版要求的图文样式,既不能无鉴别的笼统摹画,也不能过度较真;既要反映原件中涨墨、亏墨、瞎墨等情况,又要限制其在复制中不再加重,还要考虑利用照相制版印刷的一些工艺特点,如胶片光学硬度、晒版时间长短、墨层薄厚等,在摹画中灵活加入一定比例的缩胀、虚淡、残损的笔意,为其后印刷中的技巧表现创造一些条件。所以,描样一方面对图文的认读与处理要观察精微,取舍有度;另一方面要兼具“辨、描、写、画、做、染”等多种技巧形式。
描样绘制墨稿用于文献复制,不但增加了图文认读难度和更为多变的对应技巧,而且也大大拓宽了工艺表现范围。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摸索出如下一套工艺操作规范。
1. 图文认读 依据原件图文区域内任何一点可辨认的点线残痕,分辨字形图形,确认音义、画意、样式特点。
2. 整理影稿 以放大的照片或复印件、打印件为影稿,依照认读结果,用毛笔浓墨在上面把虚实相间中实的部分描重,同时,酌情保留必要的模糊部分,去掉无用且有碍于制版照相中虚的部分。经此处理,图文的基本形式便可从模糊状态中较为完整地突显出来。
3. 拷贝定样 在影稿上铺纸,把整理结果拷贝成黑白反差大的正式稿样。在此过程中,要再次比对原件,边拷贝,边从不同角度进行斟酌、修整、校正,直到使稿样能产生与原迹对应的效果,并满足制版要求为止。
二、实例要点
现以《1934年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发行的布质一角币》两种两件的描样为例。
案例意义:描样化解模糊现象干扰与模糊状态的再表现。
币面现状:第一件属中度模糊件,图文基本清楚,唯正中大方印鉴模糊难辨,仅右上角有篆文“员”字和疑似半个“贝”字形的偏旁可辨。第二件是重度模糊件,币面除“一角”字样清楚,可认定与第一件同为一版印字外,整个币面都只有散布的点线。经与第一件比对,两币实为同一币形,仅有残旧悬殊的区别。
描样的工艺思路:两币是陕甘边区在中央红军到达前所发行的流通票证,十分珍贵,因此要通过印文的认读与有限复原,尽可能让几近湮没的字影有所显露,使复制品具有略多一点的“可读性”。
描样过程:把第一件分作彩色打印件3张,分别作为认读稿、红版稿和黑版稿。
在认读稿上先把红色图文用毛笔黑墨描实,以减少红色对大方印形态的视觉干扰,之后与原件并放,以便于从两种不同的虚实中进行认读。
认读内容:字的形、体、数、音、义、句式。
先依据第一件中“员”字的大小,分出字面与印边的确切位置。经推敲确定应是12字布置之后,用目光在印面上虚设界格,这时,有的格内的模糊状态便出现了视觉上的收缩,形成疑似零星的笔画残留和小片段字形边廓的痕迹,如:右起第二竖行第三格的下方有疑似长方的残影和“小”字的直笔划,再看上一格右上似有篆文“人”字形的残留,其下的残点,似可连成篆文“皿”字形,若上下相合,似就是“监”字,根据这些残留初步断定印文应是小篆书体。然后用篆书写法探视残痕,并结合以往复制关防印鉴用语的经验,和对有关文献传记中红军时期行政系列的了解,从“员”字开始,依次辨出“专、财、务(政?)、币、制(造?)、之、印、发、行”等字形,顺成句式即为:“财务(政?)专员监审制(造?)币发行之印”。
做正式墨样:首先在黑版稿上,根据“员”字的风格,比照《清人篆隶大字典》和影痕中疑似的点划残形,统一脱胎出字形边廓及隐约的点画特点。用签字笔按先边框后文字的顺序,依次增加模糊状态的表现。如务(政?)、币、制(造?),字形的外边廓是小篆而字内无明确痕迹,所以要原样做出,再誊清为正式黑版稿样。在认读稿上铺纸,把已描实的红色图文誊清为正式红版稿样。依照第二件的现状,分别以红黑稿样为影本,做出有重度残缺特点的稿样。注意4张稿样在黑度上均留有供复印机调整余地。
经过以上整理后的墨样,符合图文形制不变、高反差、线条略细的要求,经与印刷中的涨墨、亏墨相弥合后,至多再用毛笔蘸汽油略作涂染,使复制效果合于原迹。
此案例说明,用于复制的手工描样已非简单的重复操作,由于类似做法在其他需要“规范、提示”的地方也会用到。如实物复制中的图文转拓样、写意水墨画中皴染用笔的双勾样、影拓印鉴时的影样等,大都可取得令笔墨准确、一次完成之功效。所以描样是有着多项内容特点的一种综合性手工技术。
三、对手工技术前景的简单思考
文献复制中的描样与手迹类复制性临摹、手工复制印鉴、染旧做残等技术,一起构成了一个灵活高效的手工技术系列。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技术无论是主做还是帮衬,总能以其特有的方式体现复制工艺理念,维护原件实物性特征的完整性。而这些都是以近现代文献的生成工艺和墨色黝黑醒目、线质朴茂等特征为基础的。所以,掌握这一技术的特点与规律,仍是文献复制技术的传承与提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手工技术进步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PC机的数字转换、数码照相的自然光调整、彩色喷墨打印的色彩关照方式、黑白复印机的灰阶调整与红重蓝轻的特点、现代化摹写设备中的灯光调控,以及放大镜、绘图工具……在上述模糊件制作过程中有着很理想的辅助作用。正是这些新技术的介入,使模糊件复制得以简化操作、效率提高,为讲究精细化制作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可操作性,也为手工对新的印刷、书写、技术、材料等所必须具有的认识—亲和—利用—变通制作的过程,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技术环境。(中国文物信息网 作者:王秋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