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儒学论坛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 王京传  发布时间:2017-02-24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 点击数:
作者:王京传 发布时间:2017-02-24

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是阐释中国特色,基本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讲清楚”。中国特色根植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四个讲清楚”专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阐释和价值转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故事的根基,对其阐释与展示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之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的我国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也是讲好能够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之中国故事的根基。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历程最原生态的、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物证,我国现存的583处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故事的直接依托。而我国依托重要考古遗址建设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是中国故事的最综合性载体和最多元化形式。

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中国故事的内容来源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所依托之大遗址所包含的遗物、遗迹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生活、社会等信息是中国故事的内容来源。基于自身的物质性,大遗址是中国故事的最直观性、最形象性依据,是可以展示给世界的最具信服力的、最原态性的中国故事素材。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讲清楚”的要求,中国故事要讲清楚中国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较,在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方面的不同,以及由此决定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讲清楚中华文化所积淀的中华民族之精神追求的是什么,及其如何滋养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与发展壮大;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及其所形成的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从我国挂牌和立项建设的68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来看,其依托的大遗址几乎涉及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领域,且规模宏大、类型多样、价值重大、内涵丰富。其遗物、遗迹、遗址本身就是中国古代人类伟大智慧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集中展现。它们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社会等丰富内涵也直接表现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精神追求,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文化凝聚力。而这些正是我们需要向世界展示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魅力所在,也是世界认识中国、理解中国的最生动、最形象的媒介。

基于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要尽可能地为中国故事提供更多的信息源,丰富中国故事的素材和内容。其实这体现的也正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基本功能——考古遗址的发掘、保护与研究。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要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首先要做的就是科学、全面的考古发掘,从历史发展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两个层面系统性揭示考古遗址的历史遗存。这就要求其发掘工作要区别于一般性考古发掘,不是以仅仅探寻该遗址最早的遗存或揭示某一个历史时期的遗存为目标,而是要全面揭示并保留考古遗址不同历史时期的遗物和遗迹,尽可能更多地发现大遗址所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从而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更全面的内容来源。在此基础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要重视保护与研究,要保护好和研究好考古遗址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社会等多层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基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研究也不同于一般学术研究,其要侧重于研究和揭示考古遗址所承载之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贡献的关键信息,而非仅是穷就学术高度和深度。

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中国故事的综合载体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要实现的是对大遗址及其所承载之中华文明的主动保护、有效阐释与全面展示,并由此推动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协同实现。根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宪章》提出的基本原则,文化遗产地的阐释与展示应结合其广泛的社会、文化、历史遗迹自然的发展脉络与背景环境,为遗产地所有利益相关者带来公平的、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利益。基于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要面向遗产地当地及其外部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阐释与展示大遗址本身的遗物、遗迹及其所蕴含的人类历史、文化、生活和社会等多层面之内涵与价值。这体现的是我国遗址保护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实现的是考古遗址与公众生活的对接,将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灿烂文明展示给全人类。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大遗址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等元素的阐释与展示,其实也就是在向人们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作为中国故事的载体,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具有其他渠道和媒介所无法比拟的真实性、直观性和综合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遗址本体的原貌展示,其实就是让遗址自己讲述自身所承载的中国故事;对遗址的阐释与展示以及其他相关设施,则是讲述超越遗址本体,超越物质层面的中国故事,从而让受众能够更深层次地感知与体验中国文化。同时,基于自身功能的综合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承载的中国故事能够涵盖从构成考古遗址本体的文物、遗迹、遗址,延伸到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以及区域发展等多个维度,能够讲述适合多种类型群体、具有多元化内涵的中国故事。但是,目前我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都局限于遗址本身的展示,对遗址内涵与价值的阐释也多是停留在文物价值、历史价值的解读方面,而失之完整性。这就要求其要根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要求,在“不改变原状”和确保真实性与完整性基础上,对考古遗址价值做出真实、完整、准确地阐释,并以全面、深入研究为依据针对不同群体采用易于为其所理解的差异化形式讲述能够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之受众愿意听、听得懂的中国故事。

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要创新中国故事的表达方式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有适合于不同层次受众的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从而使中国故事“真实、生动、鲜活”。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具备保护、研究、展示、教育、旅游、休闲、产业开发等功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要开发遗址原貌展示、遗址博物馆、社会教育、文化旅游、文化休闲、文化创意等多元化文化产品,而这每一类文化产品其实都是中国故事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同时,每一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整体也是在讲述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某一个重要节点的精彩故事,而且其超越了一般的语言说教性讲故事方式,实现了原载体、原环境的现场讲故事形式。可以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每一个场所、每一座建筑、每一件设施、每一处场景、每一处遗迹、每一件遗物以及每一个人都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表达方式。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要按照国家公园分区原则划分不同的功能区,每个分区规划应设计不同的文化产品来满足相应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为有效体现考古遗址的公共资源属性和满足受众的多层次文化需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要综合使用静态展示、多媒体展示、虚拟展示、场景模拟、活动参与、情景体验等多种展示方式,这实际上也正是中国故事表现媒介和表达方式的创新。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讲故事的方式存在时空的局限性,受众仅限于有机会到达其现场的部分人员,这就要求其要创新传播媒介,开发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的非现场讲述中国故事的表现方式,要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发图书出版物、影视作品、动漫游戏、互联网信息系统等多载体的文化产品,特别是要依托互联网开发在线信息系统,使受众能够全时空、即时性欣赏与品味中国故事,学习与体验中国文化。这也正是国务院最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所提出的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的核心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如作为最高管理机构的国家文物局网站没有设置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相关的页面与链接,第一批和第二批24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仅有大明宫、圆明园、鲁国故城三家建设有独立的网站,以及阳陵、周口店、长沙铜官窑、汉魏故城四家依托原有的博物馆网站建设网站,其他17家均没有互联网媒介的专门信息传播渠道。

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出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运行管理指导性文件,新建成10~15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我国国家公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展示和体现中华文明的综合性平台,更是文化遗产与公众生活对接的有机载体。讲好中国的历史故事、文化故事、社会故事、生活故事、发展故事,承载记忆,唤醒传承,关照现实,引领发展,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是新时期中国发展赋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新使命。

(本文为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功能定位及其实现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国文物报》2017年2月24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