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教育培训

励小捷委员呼吁 切实提升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

作者: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3-12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3-12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珍贵的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文物保护事关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事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支撑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参与文物保护的热情日益高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格局正在形成。文物保护法逐步纳入全民普法规划、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结合“法制宣传日”“文化遗产日”“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博物馆日”等,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物法制宣传普及活动。各地涌现出一批批文物保护先进事迹,有主动上交出土文物的,有积极参与保护行动的,有长年义务守护野外文物的,有执著举报文物违法犯罪线索的。各地文物保护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数量日渐壮大,社会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一些企业或者个人通过捐赠、投资、智力支持、兴办博物馆等方式,为文物保护做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违法拆毁真文物兴建假古董者有之,视文物为经济发展负担和阻碍者有之,随意攀爬刻划破坏古迹者有之,铤而走险盗窃、盗掘、走私文物者有之。凡此种种有违社会公德、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存在,说明目前文物保护仍然面临严峻形势。而文物保护意识缺乏是存在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物保护意识的养成需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主动宣传教育引导,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而目前把文物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的还不多,专门的文物保护教育活动也不够,部分青少年在参观博物馆、文物古迹时做出的各种不文明行为时常见诸报端;广播影视出版物中片面宣传文物经济价值,鉴宝、淘宝、拍宝等将文物娱乐化的节目不少,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文物的正确认知和价值取向。以上情况表明,文物保护还远未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增强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仍然任重道远。
  为切实提升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建议,由中央宣传部门牵头,组织教育、司法、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网信、旅游、文物等部门,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系统研究制定全面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行动纲要和实施方案,并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工程,争取利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社会普及文物保护法律常识和文物知识,深入推介文物价值的科学内涵,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将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进而促进公民文明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大幅度提升。

(中国文物报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