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儒学论坛

孔庙里的人文景现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8-26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8-26

苏州碑刻博物馆 张晓旭

孔庙里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它相当于一所国家的古代名人纪念馆和各地方的名人纪念馆。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比比皆是。作为国家名人来说,最完备的儒家人物系列有五大圣人、孔鲤(孔子之子)、十二哲、七十二贤、七十七位衍圣公、中兴祖、南渡祖、孔子五世祖和由国家颁定的先贤先儒156人,加上各地方的乡贤名宦,总数在三百人左右。

1、五大圣人

孔庙大成殿内主祭孔子,四配配享。十哲或十二哲从祀。这一规制是孔庙大成殿最完备的人物祭祀系列。

五大圣人指“至圣”孔子(正位,居大成殿中央,坐北面南)。“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配位,居正位右侧,坐东面西)、“宗圣”曾子、“亚圣”孟子(配位,居正位左侧,坐西面东)。

2、四配与两配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至清末,孔庙大成殿内以颜回、曾参、孔伋、盂轲四人为配祀,称“四配”。颜回、孔伋坐东面西配祀。曾参、盂轲坐西面东配祀。

北宋末年,宋室南渡,孔氏族人避难于浙江衢州,建立孔氏南宗家庙。衢州家庙大成殿除主祭孔子外,孔子的儿子孔鲤,孙子孔伋配享,故称“两配”。这与国庙或学庙大成殿的四配(除述圣孔饭外),十哲或十二哲等非孔氏后代完全不同。

3、十哲与十二哲

(1)三种界定的“十哲”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十哲”是指孔门七十二弟子中的代表人物。在春秋时期,一是指随孔子周游干陈、蔡中的主要弟子;二是指孔门“四科”中的代表人物。这两项合在一起,就是孔子最初锁定的十哲(十哲或十二哲的人物生平事迹在后面“孔门七十二弟子”中叙述)。用孔子的话来说:“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回)、闵子骞(损)、冉怕牛(耕)、仲弓(冉雍)。言语:宰我(予)、子贡(端木赐)。政事:冉有、季路(仲由、子路)。文学:子游(言偃)、子夏(卜商)(《论语·先进》”。以上就是春秋时代,孔子界定的十哲。

到了唐代,“十哲”又有了新的变更。唐开元八年(72O年),所定十哲为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字子夏)、冉耕、宰予、冉求、言偃(字子游)、曾参[孚子舆)。

由以上可以看出,春秋时的“十哲”与唐代的“十哲”不同。三国魏至唐代,颜渊已升为配享,故不在十哲之列。春秋时曾参不在十哲之列,在唐代却被列入十哲,正好补了颜回之缺。

由于颜回进入“四配”,故唐代所定“十哲”逐风行于后世。可是唐代所定“十哲”中的曾参,南宋时也进人“四配”行列,故十哲又出现了空缺。到了南宋成淳三年(1267年),孔门弟子颛孙师(字子长)升为十哲,从而填补了这一空缺。所以南宋至清乾隆二年(1737年),十哲是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冉耕、宰予、冉求、言偃和颛孙师。这是十哲的最后定位,也是被后世所公认的十哲。

(2)“十二哲”

“十二哲”是在唐代至清乾隆二年(1737年),所定十哲(如上述)的框架下,于乾隆三年(1738年)再增加孔门弟子有若(字子有)和宋儒朱熹而构成的。

十二哲的由来: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宋理宗仔细研读南宋大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作的注解)后,感到振奋,认为朱熹发挥了圣贤的底蕴,确立了儒学的精华,对于治理国家是一贴良药,自己要以圣贤为榜样,努力学习“四书”,并下诏令,追赠朱熹太师官衔,追封信国公。理宗还制订了《道统十三赞》,亲书朱熹(白鹿洞学规》,并诏令将朱熹的牌位供奉于孔庙,让他和孔子同享后人的祭祀。清乾隆三年(1738年)朱熹同孔子的学生有若(字子有,亦称有子)一同升为十二哲,在孔庙大成殿从祀孔子。

4、孔门七十二弟子

孔门七十二弟子首推颜回,颜回是孔子最得意、最宠爱的弟子,列七十二弟子之首。颜回(前521年~前481年)亦称颜渊,字子渊。鲁国人。他的特点是,人穷志坚,崇尚仁义、崇尚道德,被列为四科(德行科)十哲之首。三国魏正始元年(244年),颜回配祀孔子,首开弟子配享从祀之例。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又被封为“亚圣”。明嘉靖九年(1530年)被封为“复圣”。列“四配”之首配祀孔子。

闵损(前536年一?)字子骞,鲁国人。以德行著称,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他还是孔子弟子中唯一主张不做官的人。被列为孔门四科(德行科)十哲之一。

冉耕(前535年一?),是冉耕的弟弟。字仲弓。十哲之一。鲁国人。气量宽宏、深沉、厚重,受到孔子赏识,认为冉雍具有人君的容度,可以为官。冉雍主张为政应“居敬行简”和“举贤才”“重民”。这一点,荀子认为他可以与孔子并驾齐驱,受到后世敬仰。

冉雍(前531年一?),是冉耕的弟弟,字仲弓。十哲之一。鲁国人。气量宽宏、深沉、厚重,受到孔子赏识,认为冉雍具有人君的容度,可以为官。冉雍主张为政应“居敬行简”和“举贤才”、“重民”。这一点,萄子认为他可以和孔子并驾齐驱,受到后世敬仰。

冉求(前523年一?),字子有,亦称有子,冉耕之三弟,鲁国人,十哲之一。长于政事,尤善理财,精于军事,可谓多才多艺。曾任季氏宰。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任左师统帅,以步兵执长予的战术击败了齐军。并利用这次胜局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可见他们师生相知深厚。但他不善礼、乐、修养,受到孔子的批评。

端木赐(前520年一?),字子贡,卫国人。口才好,是位演说家。《论语》中孔门弟子数他回答孔子的提问最多。除颜回外,他是孔子最器重的学生。曾任鲁圜和卫国之相,善外交,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让吴国攻打齐国,从而保全了鲁国。子贡和子路一文一武,如孔子的左右手。子贡被列为孔门四科(言语科)十哲之一,从祀孔子。除此之外,子贡在历史上还有一美名就是商人。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只有子贡一人是儒商。史载他在曹、鲁两国之间不辞劳苦贩运货物,倒买倒卖,最后家产累积千金,是孔门中仅有的大款巨富。传说孔子周游列国的盘缠,有一部分还是子贡相助的。《史记·货殖列传》里,司马迁记述了子贡经商成功的经验,于贡是儒商的祖师爷。

仲由(前542年一前480年),字子路,又称季路,鲁国人。做过鲁国的季氏宰;担任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被列为孔门四科(政事科)十哲之一。他以政事著称于世,善于治理军赋,孔子说他有治国的才能,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可以让他掌理朝政。在弟子中他是最忠于孔子的。东汉明帝时开始从祀孔子。

宰予(前422年一?),宰予,字子我,又称宰我,鲁国人。是一位很有建树的孔门弟子。传世文存《大戴礼·王帝德·帝系》,使孔子的观点得以广泛传播。宰予能说善辩,孔子常派遣他出使各国,业绩显著。曾任齐国临淄大夫。被列为孔门四科(言语科)十哲之一。

言僵(公元前506一?),字子游,吴国人。是孔子弟子中唯一的南方弟子。在江南被人称作“南方夫子”。言偃长于文学,被列为孔门四科文学科)十哲之一。他任鲁国武城的邑宰,推行礼乐教化,主张通过礼教以达到“小康”,再到“大同”社会,其后学者在战国时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学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卜商(前507年一前400年),字子夏,卫国人。擅长文学,被列为孔门四科(文学科1十哲之一。他提出的“学而优则佳”的论点,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文明史,对中国古代和当代公务员的考核和录用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提出的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以及礼乐、仁道、学习等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颛孙师(前508年一?),字子长,陈国人。他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蔡的弟子。在孔门弟子中他是忠信的楷模。东汉画像石上iL子见老子图中,孔门弟子注名者鲜见,但他却榜上题名。南宋咸淳三年(1267)升为“十哲”。

曾参(前505年一前432年),字子舆,又称曾子,鲁国人。他在孔门弟子中是“孝”的典范。孔子由感而发,并为他作《孝经》。曾参先为“十哲”,南宋时晋升为“述圣”,进人“四配”行列。

澹台灭明(前522年-?),字子羽,鲁国人。是当时儒家在南方(楚国卜一个学派的学长。其才干和品德为当时各诸侯国所认可。

宓不齐(前522年-?),字子贱,鲁国人,他是一位尊君、守礼、有孝悌之德,能用仁德服众之人。

燕伋(生卒年代不详),字思,秦国人。一说鲁国人。

原宪(前515年一?),字子思,亦称原思。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在孔门弟子中,他是一个穷不移志,安贫乐道的人物。

公治长性卒年代不详),字子长,齐国人,一说为鲁国人。他是孔子的女婿。孔子认为他品德好。传说公冶长能懂鸟语,在战争中助鲁胜齐。

南宫括(生卒年月不详),字子容。鲁国贵族,崇尚德行,是孔子“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实践者。

公皙哀(生卒年月不详),字季次,一作季沉,鲁国人,一说是齐国人。一生实践孑L子“天下有道则仕,无道则隐,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教诲,独善其身。

曾葴,一作曾点,(生卒年月不详),字皙,鲁国人。曾参之父。父子同师孔子,但未与孔子周游列国。曾参学有成就和他的教育有密切关系。被后人称为教子有方的典型。

颜无繇,(生卒年月不详),字路,也称季路,鲁国人。他是颜回的父亲。父子同师孔子。

叔仲会(前521年一?),字子期,鲁国人,一说晋国人,曾任鲁国单义宰。任职期间,忠于职守,单义大治。他重义轻利,不贪富贵。

商瞿(前552年一?),字子木,鲁国人。精于孔子的《易经》,是孔门的传道者。后来商瞿又将《易经》传给楚人子弘。传八代至杨向。

商柴(前521年~?),字子羔,又叫子高,子皋,季高,卫国人,一说是齐国人。他有仁爱之心,以尊老孝亲著称,任卫国狱吏,执法公正,为官清廉,深得孔子赞许。

漆雕开(前540年~?),字子开,又字子若或子修,鲁国人,一说蔡国人。他发展了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理论,认为有的人性善,有的人性恶,不可一概而论。提出了“天理”和“人俗”的概念,形成了人眭论。著有《漆雕子》十三篇。

公伯僚(生卒年月不详),字子周,鲁国人。

司马耕(?一前481年),字子牛,宋国人。反对“犯上作乱”,对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有利,因而被历代统治者所赞赏。

樊须(前505年~?),字子迟,亦称樊迟,齐国人,一说是鲁国人。兼具谋略与勇武精神。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齐师伐鲁,他帮助鲁帅冉求大败齐师。他还是孔门弟子中不多见的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弟子。他就是向孔子请教种植五谷和蔬菜的人,应该说这在当时知识界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却被孔子斥责为“小人”。

有若(前508年-?),字子有,亦称有子,鲁国人,主张做人要以孝悌为根本,认为国家应减轻对人民的税收,寓富于民。他的许多思想成为汉代统治者说话时的依据和后世贤臣规劝帝王的名言。还提出了著名的“和为贵”的思想,丰富并发展了儒家学说。清朝隆三年(1738年),有若和宋代理学家朱熹一同升为十二哲,在孔庙大成殿从祀孔子。

公西赤(公元前509一?),字子华,通称公西华,鲁国人。他以孝敬父母著称于世。《论语》中的名篇《于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有载。

巫马施(前521年一?),字子勤,亦称巫马勤,鲁国人,一说陈国人。任单父(地名)宰,勤于政务。

梁鳣(前522年一?),字子叔,齐国人。

颜幸(前505年一?),字子柳,鲁国人。

曹卹(前501年一?),字子循,蔡国人。

伯虔(前501年一?),宇子析,又作子皙或子折,鲁国人。

公孙龙(前49年8一?),字子石,楚国人,或说是卫国人。

冉季(前505年~?),字子产,鲁国人。

施之常(生卒年代不详),字子怛,鲁国人,亦说齐国人。

奚容葴(生卒年代不详),字子皙。卫国人,一说鲁国人。

公祖句兹(生卒年代不详)<字子之,鲁国人。

秦祖(生卒年代不详),字子南,秦国人。

漆雕哆(生卒年代不详),字子敛,鲁国人。

颜高(生卒年代不详),字子骄,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又是孔子的仆人。

漆雕徒父(生卒年代不详),字子文,一说子固,鲁国人。

壤驷赤(生卒年代不详),字子徒,秦国人,长于诗书。

商泽(生卒年代不详),字子秀,鲁国人,一说是吴国人。

石作蜀(生卒年代不详),字子明,秦国人。

任不齐(生卒年代不详),字子选,楚国人。

后处(生卒年代不详),字子里,齐国人。

秦冉(生卒年代不详),字开,蔡国人。

(注:《史记·弟子传》有此名,《孔子家语·弟子解》无此人)。

秦商(前547年一?),字子丕,楚国人,一说鲁国人。

申党(生卒年代不详),字周,鲁国人。

颜之仆(生卒年代不详),字子叔,鲁国人。

荣旗(生卒年代不详)字子祈,鲁国人,一说卫国人。

县成(生卒年代不详),字子祺,鲁国人。

左人郢生卒年代不详),字子行,鲁国人。

郑国(生卒年代不详),字子徒,鲁国人。

秦非(生卒年代不详),字子之,鲁国人。

颜哙(生卒年代不详),字子声詹国人。

步叔乘(生卒年代不详),字子车,齐国人。

乐款(生卒年代不详),字子声,秦国人,一说鲁国人。孔子曾让他去拆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的都城。

廉挈(生卒年代不详),字子曹,卫国人,一说鲁国人。

狄黑(生卒年代不详),字皙,卫国人。

邦巽(生卒年代不详),字子敛,鲁国人。

孔忠(生卒年代不详),字子蔑,孔子兄孟皮之子,是孔子的侄子。鲁国人。

公西箴(生卒年代不洋),字子尚,鲁国人。

遽瑷生卒年代不详1,字伯玉,卫国的大夫。

琴牢(生卒年代不详),字子开,一字子张,又称琴张,卫国人。

林放(生卒年代不详),字子丘,鲁国人。

陈亢(前5ll一?)字子亢,又字子禽,陈国人。

申枨(生卒年代不详),字子周,鲁国人。

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石刻像

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像,目前各地孔庙做法不一。

有些文庙用塑像、木雕,如北京孔庙七十二弟子像用木雕;有些文庙用石刻像,目前所知只有杭州文庙和苏州文庙有石刻像。苏州文庙府学所藏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石刻像为清代所刻(如前所述)。杭州文庙的石刻像为宋代作品,上有宋高宗亲撰“圣贤像赞”并御书。现著录《两浙金石志》宋高宗亲撰“圣贤像赞”原文以各查考:

“朕自睦邻息兵,首开学校,教养多士,以遂忠良。继幸太学,延见诸生,济济在庭,意甚嘉之,因作《文宣王赞》。机政余闲,历取颜回而下七十二人,亦为制赞,用广列圣崇儒右文之声,复知师弟子间缨弁森森,覃精绎思之训,其于治道亦庶几焉。”

孔丘,字仲尼,鲁人。开元二十七年制追谥为文宣王。大哉宣圣,斯文在兹。帝王之式,古今之师。志则春秋,道由忠恕。贤于尧舜,日月其誉。维时载雍,戢此武功。肃昭盛议,海寓聿崇。

颜回,字子渊,鲁人,赠充公。德行首科,显冠学徒。不迁不贰,乐道以居。食埃甚忠,在陋自如。宜称贤哉,岂止不愚。

闵损,字子骞,鲁人,赠费侯。天经地义,孝哉闵骞。父母昆弟,莫间其言。污君不仕,志气轩轩。复我汶上,出处休焉。

冉雍,字仲弓,鲁人,赠薛侯。懿德贤行,有一则尊。子也履之,成性存存。马辛角有用,犁牛奠论。刑政之言,惠施元元。

冉耕,字伯牛,鲁人,赠郓侯。德以充性,行以澡身。二事在躬,日跻而新。并驱贤科,得贤与邻。不幸斯疾,命也莫仲。

冉求,字子有,鲁人,赠徐侯。循良之要,在于有政。可使为宰,千室百乘。师门育才,治心扶性。退则进之,琢磨之柄。

言偃,字游,吴人,赠吴侯。道义正已,文学擅科。为宰武城,聊以弦歌。割鸡之试,牛刀谓何。前言戏尔,博学则多。

宰予,字子我,鲁人,赠齐侯。辨以饰诈.言以致文。苟勿执礼,宜奠释纷。朽木粪墙.置不足云。言语之科,烨然有闻。

仲由,字子路,卞人,赠卫侯。升堂惟光.千乘睢权。陵暴知非,委质可贤。折狱言简.结缨礼全。恶言不耳,仲尼赖焉。

端木赐,字子贡,卫人,赠黎侯。谦德知二,器实瑚琏。动必机先,孰并其辩。一使存鲁,五国有变。终相其主,誉处悠远。

卜商,字子夏,卫人,赠卫侯。文学之月.名重一时。为君子儒,作卫侯师。不可复礼。始可言诗。假盖小嫌,圣亦不疵。

林放,字子邱,鲁人,赠清河伯。礼之有本,子能启问。大哉斯言,光昭明训。德辉泰山,误祭莫奋。崇兹祀典,盍永令闻。

樊须,字子迟,齐人,赠樊伯。养才以道,圣人兼济。始谓不仁,问鲍良垚。寓志农圃,似暌仁义。学稼之辞,岂姑舍是。

澹台灭明,字子羽,武城人,赠江伯。惟子有道,天与异容。状虽之恶,德则其丰。南止江沲,学者云从。取土自兹,貌或非公。

曾参,宇子舆,南武城人,赠成 伯。夫孝要道,用训群生。以纲百行,以通神明。因子侍师,答问成经。事亲之实,代为议刑。

公冶长,字子长,齐人,赠莒伯。子长宏度,高出伦辈。虽在缧绁,知非其罪。纯德备行,夫子所采。以子妻之,尤知英概。

公西葴,字子上,鲁人,赠祝阿伯。猗尔子上,鲁邦之望。以德则贵,惟道是唱。师聪师明,友直友谅。伯于祝阿,儒风斯畅。

原宪,字子思,鲁人,赠原伯。轼彼穷阎,达士所宾。邦无道毂,进退孰伦。敝衣非病,无财乃贫。赐虽不怿,清节照人。

有若,字子有,鲁人,赠卞伯。人禀秀德,气貌或同。而子俨然,温温其容。两端发问,未答机锋。以礼节和,其言可崇。

郑国,字子徙,鲁人,赠荣阳伯。伯夫荣阳,实睢令德。优入圣门,过不留迹。道以目传,妙则心识。猗欤伟欤,后代之则。

商泽,字子季,鲁人,赠睢阳伯。邈矣子季,雎阳是伯。屏息受业,延教登席。未践四科,固涉六籍。祀典载之,好是正直。

秦非,字子之,鲁人,赠汧阳伯。乐善哲士,伯于汧阳。传道克正,垂名允臧。执德以洪,用心必剐。袤广业履。式赞素王。

曾箴,字皙哲,鲁人,赠宿伯。惟时义方,有子诚孝恰怡圣域,俱膺是道。春奠舞雩,咏歌至教。师故与之,和悦宜召。

巫马施,字子旗,鲁人,赠鄯伯。天清日明,密雨曷有。师命持盖,子亦善扣。惟夫子博,三才允究。学者之乐,所得遂茂。

公皙哀,字季次,齐人,赠邶伯。周衰伪隆,政在群公。廉耻道微,家臣聿崇。不为屈节,捐默自容。子于是时,净然清风。

漆雕徒父,字子期,鲁人,赠须句伯。遐想子期,挟荣圣帷。涉道是嗜,惟士可縻。在德既贤,在名乃垂。洋洋之风,逮今四驰。

颛孙师,字子张,陈人,赠陈伯。念昔颛孙,商德与邻。学以干禄,问以播绅。参前倚衡,忠信是遵。色取行违,作戒后人。

高柴,字子羔,卫人,赠共伯。婉彼子羔,受业先圣。宗庙之问,一出乎正。克笃于孝,非愚乃令。师知其生,有辉贤行。

荣旗,字旗,鲁人,赠雩娄伯。伯兹雩娄,务学实著。三千之徒,七十是预。匪善其行,惟德乃据。纪于前书,式彰厥誉。

秦祖,字子南,秦人,赠少粱伯。秦有子南,口赞述作。守道之_渊,成德之博。范若铸金,契犹发药。历世明祀,少粱宏爵。

陈亢,字子禽,陈人,赠颖伯。惟禽之问,从容其理。求以异闻,诗礼云尔。谓一得三,诚退而喜。且知将圣,不私其子。

梁鳣,字叔鱼,齐人,赠梁伯。室家壮年,无子则逐。见于信史,全齐之俗。原本厥初,师言可复。以学则知,揆之宜笃。

冉儒,字子鲁,鲁人,赠纪伯。纪伯子鲁,圣学是务。励已斯的,好问乃裕。周旋中规.容止可度。允矣昔贤,后世所慕。

颜之仆,字叔,鲁人,赠东武伯。贤行颜叔,亲承尼父。志锐所期,道遵是辅。泥在钧陶,本就规矩。终糜好爵扬名东武。

石作蜀,字子明,秦人,赠石邑伯。在昔石邑,能知所尊。懋依有德,克述无言。鼓箧槐市,扬名里门。此道久视,彼美长存。

颜高,字子骄,鲁人,赠琅琊伯。琅琊之伯,其惟予骄。数言既彰,德音孔昭。已观雩舞,同听齐韶。历千百祀,跂想高标。

邦巽,字子敛,鲁人,赠平陆伯。彼美子,先圣是承。墙仞已及,堂阶将升。良玉斯琢,寒水必冰。锡壤平陆,茂实骞腾。

任不齐,字选,楚人,赠任城伯。任城建伯,其表日选。淑问雅驰,才华清远。竞辰力行,爱日黾勉。孔教崇崇,令绪显显。

颜无繇,字路,鲁人,赠杞伯。人虽无子,尔嗣标奇。行为世范,学为人师。请车诚非,顾匪其私。千载之下,足以示慈。

曹卹,字子循,蔡人,赠曹伯。肃肃曹伯,王室之裔。积习乐道,切磋明义。惟善则主,尔德是类。史笔有焕,令名永纪。

县成,字子祺,鲁人,赠巨野伯。至圣立教,子祺安雅。擅誉鲁邦,启柞巨野。炜矣风猷,时哉周舍。出伦离类,后学是假。

颜哙,字子声,鲁人,赠朱虚伯。褒锡朱虚,在器轮舆。儒室振领,圣门曳裾。贤业得蕴,美材以摅。百世不刊,载观成书。

孔忠,字予蔑,鲁人,赠汶阳伯。惟子挺生,道德之门。佩服至伦,鲤则弟昆。三得三亡,所问殊温。君子归密,义不掩恩。

狄黑,字皙,卫人,赠临清伯。仰止狄皙,抱负渊通。游泳德化,扬口素风。伟识既异,持教乃隆。厥志茂焉,毖祀无穷。

漆雕哆,字子敛,鲁人,赠武城伯。子敛受封,爰居武城。口口其闻,翩翩其英。抠衣时习,愿学日明。诞敷孔教,爵里疏荣。

申报,字子续,鲁人,赠鲁伯。刚毅近仁,志操莫谕。性匪祝鲍,面岂子都。有一于此,刚名可图。云欲则柔,盖生之徒。

壤驷赤,字子徒,秦人,赠牝微伯。式是壤伯,昭乎圣徒。执经请益,载道若无。诗书规矩,问学楷模。得时而驾,领袖诸儒。

施之常,字子恒,鲁人,赠乘氏伯。开国乘氏,有德斯彰。参稽百行;赞理三刚。自拔行间,策名甚光。在史蔼蔼,历久弥芳。

公祖句兹,字子之,鲁人,赠期思伯。惟彼子之,锡伯期思。与贤并进,得圣而师。彬彬雅道,冀翼令仪。上且正言,庙食不隳。

伯虔,字子折,鲁人,赠聊伯。有怀子折,全鲁之彦。儒行既名,聊伯乃建。兢兢受道,奕奕峨弁。懿选嘉访,世享馨荐。

南宫适,字子容,鲁人,赠郯伯。先觉既位,簪履并驰。尚德君子,尔乃兼之。羿奡可惭,禹稷可师。三复此道,载观白圭。

公孙龙,字子石,楚人,赠黄伯。黄伯著祀。公孙是云。弥缝中道,协辅斯文,藏修方异,渐渍其勤。史词不忘,播为清芬。

廉洁,字庸,卫人,赠莒父伯。兄弟之邦,士有廉庸。涵泳素教,表揭儒宗。杏坛探颐,洙泗从容。作兴一时,莒父其封。

叔仲会,字子期,鲁人,赠瑕邱伯。瑕邱柞邑,子期是为。亲训有日,广业于时。四教允隆,五常以持。比肩俊杰,闻望斯垂。

商瞿,字子木,鲁人,赠蒙伯。易之为书,弥合天地。五十乃学,师则有是。子能受授,洗心传世。知几其神,宜被厥祀。

司马耕,字子牛,宋人,赠向伯。手足甚亲,志异出处。魃将为乱,子乃脱去。在污能洁,危而有虑。内省若斯,何忧何惧。

蘧瑗,字伯玉,卫人,赠卫伯。有卫伯玉,夫子与居。寡过未能,荐贤使乎。以尸谏君,友则史鱼。果何进贤。烂然简书。

公西赤,字于华,鲁人,赠郜伯。学者行道,敝緼亦称。使齐光华,偶为肥轻。周急之言,君子所令。答问允严,理皆先经。

公伯寮,字子周,鲁人,赠任伯。人有贤否,道有废兴。子如命何,营营振惊。季孙虽惑,景伯莫平。师资一言.秩祀亦惩。

漆离开,字子开,鲁人,赠滕伯。仕进之道,要在究习。具臣而居,咎欲谁执。斯未能信,谦以有立。阙里悦之,多士莫及。

宓不齐,字子贱,鲁人,赠单伯。君子若人,单父之政。引肘寤君,放鱼禀令。传郭勿获,遂能制命。百代理邑。用规观听。

燕伋,字思,秦人,赠渔阳伯。师度高振.大成是集。至道克传,贤达斯执。善教云袤,儒风可立。渔阳之士,得而及。

申党,字周,鲁人,赠邵陵伯。优优申周,四科与俦。逸驾文囿,鼓枻儒流。冠佩既燕,言动允休。邵陵得封,可想清修。

琴牢,字子开,卫人,赠南陵伯。多能鄙事,圣人曲意。惟其知之,是以不试。宗鲁虽友,吊必以义。尚师嘉言,祀亦罔替。

秦商,字子丕,楚人,赠上洛阳。孔父秦父,相尚以力。俱生贤嗣,相与以德。是父是子,致诰畴克。会弁儒林。令名无极。

步叔乘,字子车,齐人,赠淳于伯。勉勉子车,封邑淳于。亲灸避席,唯诺走多隅。微既博雅,道是扶抑。可尚也,不亦美乎。

颜辛,字子柳,鲁人,赠萧伯。孰封于萧,实腱子柳。夙饫格言,克遵善诱。明德斯馨。贤业所就。以侑于儒,传芳逾茂。

奚容葳,字子皙,鲁人,赠下邳伯。雍容子皙,已望堂室。幼则有造,成则祖述。文彩日化,儒效力弼。永观厥成,德音秩秩。

冉季,字子产,鲁人,赠东平伯。东平子产,姓著盛时。奉师口口,讲道之微。答问其敏,婉妙以思。升降陛廉,尚想口恣。

后处,字子里,齐人,赠营邱伯。温温子里,人闻至圣。揽道之华,秉德之柄。深造闻域,不乖言行。全齐之封,竹素为盛。

左人郢,字子行,鲁人,赠临淄伯。伯彼临淄,左行称贤。晞踪十哲,秀颖三千。心悦诚服,家至户传。乐只君子,文声益宣。

秦冉,字子开,蔡人,赠彭衙伯。彭衙高士,经籍是亲。赞成德艺,协于彝伦。底绩圣道,期肖素臣。优哉游哉,学以致身。

乐欬,字子声,赠昌平伯。乐氏子声,锡爵昌平。信道之笃,见善乃明。引领高节,载惟思诫。先贤聿集,出为时英。

右宣圣及七十二弟子赞,宋高宗制并书。其像则李龙眠公麟所画也。高宗南渡,建行宫于杭。绍兴十四年正月,始即岳飞第作太学。三月,临幸,首制《先圣赞》,后自颜渊而下亦撰辞以致褒崇之意。二十六年十二月,刻石于学,附以太师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秦桧记。桧之言有日:“孔圣以儒道设教,弟子皆无邪杂背违于儒道者。今措绅之习,或未纯乎儒术,顾驰狙诈权谲之说以侥幸于功利”,其意盖为当时言恢复者发也。呜呼,靖康之祸,二帝蒙尘,汴都沦覆,当时臣子正宜枕戈尝胆,以图恢复,而桧力主和议,攘斥众谋尽指一时忠义之言为狙诈权谲这论。先儒朱熹谓其倡邪说以误国,挟虏势以要君,其罪上通于天,万死不足以赎者是也。昔龟山杨先生时尝建议罢王安石孔庙配享,识者韪之。讷一介书生,幸际圣明,备员风纪,兹于仁和县学得观石刻,见桧之记尚与图赞并存,因命磨去其文,庶使邪

之说奸秽之名不得厕于圣贤图像之后。然念流传已久,谨因备识,俾后览者得有所考石。

宣德二年,岁在丁未,秋七月朔,巡按浙江监察御史海虞吴讷识。教谕林贤、训导刘数摹勤于石。

石在杭州府学,正书。碑之始末,具见碑后明御史吴讷跋中。其迁移始末,见明杨一清《迁石经记》,大约与石经、《道统赞》同也。当时自仁和学徙置尊经阁之下,甃以瓴甓,为数则一十有五。《万历府志》谓当时仍赐刻本于诸学校焉。龙眠画像,本朝陈章侯少时摹写,颇有臧否。闻南宋间成都石室文翁,高朕诸刻犹有存者,惜无欧、赵诸人一致之也。

5、衍圣公

衍圣公是孔子后裔嫡长孙的世袭封号。也是一种官职,最高可达一品。其职责是掌管孔子祀事,管理孔庙、孔府和孔氏族人,并使孔子的血脉代代相承,不绝于后。衍圣公至今已传了七十七世。衍圣公,这个称谓始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孔子七十七世孙孔德成是最后一任衍圣公(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是孔子血脉之正传。现在台湾。北京的孔德懋女士是孔子七十七世孙女,孔德成的姐姐,全国政协委员。1935年后,国民政府恢复对南宗孔氏族人的封号,亦称“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繁豪被定为南宗奉祀官。1947年孔祥楷袭封南宗最后一代奉祀官。衍圣公这一称号的历史应追溯到孔腾,孔腾传四代至孔霸(第十三代),西汉元帝永光元年(前43年)孔霸被封为褒成候,又赠太师,赐爵关内候食邑八百户,黄金二百斤,宅一处。从此爵位不断,此为世袭爵位奉祀之始。魏称宗圣,晋宋称奉圣,北魏称崇圣,北齐称恭圣,均为侯爵。北周及隋文帝封邹国公,隋炀帝改封绍圣侯。唐初称褒圣侯。唐开元封文宣公。现孔德成之子孔维益为第七十八代。

历史上有一段时间还存在同一历史时期内并存的三位衍圣公。即南宋、蒙古、金各自加封的三位衍圣公。自孔端友于建炎二年(1128年)随宋室南渡至浙江衢州,到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蒙古灭金,前后105年,曲阜和衢州两地的孔氏子孙,分别在三个当时并存的敌对朝廷任职,即南宋、金、蒙古各有一个衍圣公。如下所示:

1、蒙古(元)先后封孔元用、孔之全(元用之子)为北宗衍圣公。

2、金和元代分别封孔元措为北宗衍圣公。

3、南宋分别封孔端友。孔锡忠、孔捂、孔文远、孔万春和孔洙为南宗衍圣公。蒙古(元)灭南宋后,孔洙让爵于曲阜的孔子后代。元世祖允诺,从此,孔氏家族的大宗主衍圣公由曲阜孔氏族人承袭罔替,从而结束了南北两宗并立的局面。

附:南北宗衍圣公对峙表:

北宗衍圣公

孔端友(字子交)

孔瑶(字文老,伪齐刘豫所封)

孔拯(字元济,金封)、孔摠(字元会,孔拯之弟,金封)

孔元措字梦得,金、元所封)

孔浈(字昭度,元代封)

孔治(字世安,元代封)

南宗衍圣公

孔端友(1128年南渡,称南渡主,也是南宗之始)

孔锡忠南宋封)

孔搢(字季绅)

孔文远字绍先,金所封)

孔万春(字耆年)孔洙(元初,孔洙让爵于曲阜族人,法律上的南宗自此不复存在)

6、中兴祖:

孔氏家族到了唐末、五代乱世时,孔子四十二代孙孔光嗣失去文宣公爵位,被授泗水令。后梁太祖乾化二年(912年),在孔府里做洒扫户的孔末杀死了孔光嗣,并取而代之,孔氏旗人也惨遭杀戮。孔光嗣独子孔仁玉被母张氏带至外祖母家避难,才留住了孔氏香火。孔仁玉长大成人后,随即将此事原由禀告唐明宗。唐明宗立即诛杀了孔末。长兴三年(932年)封孔仁玉为文宣公,续传孔子香火,孔氏家族自此再度兴盛繁衍,直至今天。后世孔族尊称孔仁玉为“中兴祖”,以纪念其振兴孔族之功德。曲阜孔氏都是他的后代。由此孔姓还有了内孔和外孔之分,史称孔子后裔(即孔仁玉后裔)为内孔,孔末子孙为外孔。

孔仁玉有四子,宜、宪、冕和勖。宪、冕两支断后,现有孔氏都是宜、勖两支的后裔。长支孔宜的长孙孔圣佑也断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封其堂弟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该封号至七十七代孙孔德成于1935年被国民政府改任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止,共延续了八百八十年。曲阜孔庙、衢州南宗家庙均有祭祀孔仁玉的专祠。孔仁玉的地位在孔氏家族中仅次于孔子、孔鲤(儿)和孔伋孙),是一位非常有威望的孔氏先祖。

孔氏其他名人:孔氏家族,除了孔子,有影响的名人还有述圣子思子,他是孔子的嫡长孙,著有《中庸》一书,是孔子思想的进一步发挥者。还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四十三代孙,史称“中兴祖”的孔仁玉。四十八代孙,史称“南渡主”的南宗创始人孔端友。

7、南渡祖

孔氏族人将孔子第四十八世孙衍圣公孔瑞友称作“南渡祖”。史载北宋灭亡后,曲阜孔庙孔子第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奉帝命率族人随宋高宗南渡,尔后在浙江衢州建立家庙,这是孔氏南宗家庙的开始。孔氏族人在浙江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内建“六代公爵祠”予以供奉。

在孔氏家庙内,孔端友的地位仅次于中兴祖孔仁玉。是孔子南宗家庙的开创者。

8、先贤先儒

先贤先儒都是中国历史上被推崇的著名人物,是当时社会道德规范的楷模。孔庙从祀先贤先儒,始于唐代。以后经历代帝王增添,改换,到了清末,先贤先儒达到156人。这些先贤先儒上自春秋,下至清末,其中,先贤大多为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另有宋代五位哲人入先贤列。先儒为历代先儒,时间跨度长达二千五百多年。

中国各地孔庙从祀先贤先儒,位置都在大成殿前的东西两庑内。一般只竖牌位书写名字供奉,其中先贤79人,座位排列为:

东庑:(同)公孙侨、林放、原宪、南宫适、商瞿、漆雕开、司马耕、梁鳣、冉儒、伯虔、冉季、漆雕徒父、漆雕哆、公西赤、任不齐、公良儒、公肩定、邬单、罕父黑、荣旗、左人郢、郑国、原亢、廉洁、叔仲会、公西舆如、邦巽、陈亢、琴张、步叔乘、秦非、颜吟、颜何、县宣、牧皮、乐正克、万章。(宋)周敦颐、程颢、邵雍。

西庑:(周)蘧瑗、澹台灭明、宓不齐、公冶长、公皙哀、高柴、樊须、商泽、巫马施、颜辛、曹血9、公孙龙、秦商、颜高、壤驷赤、石作蜀、公夏首、后处、奚容箴、颜祖、句井强、秦祖、县成、公祖句兹、燕伋、乐欬、狄黑、孔忠、公西箴、颜之仆、施之常。申枨、左丘明、秦冉、公明仪、公都之、公孙丑。(宋)张载、程颐。

先儒77人,他们的位置排列是:东庑:(周)公羊高、(汉)伏胜、毛享、孔安国、毛苌、杜子春、郑康成、(蜀)诸葛亮、(隋)王通、(唐)韩愈、(宋)胡瑗、韩琦、杨时、谢良佐、君火享、胡安国、李侗、吕祖谦、袁燮、黄干、辅广、何基、文天祥、王柏、(元)刘因、陈浩、(明)方孝孺、薛瑄、胡居仁、罗钦顺、吕柟、刘宗周、孙奇逢、(清)黄宗羲、张履祥、陆陇其、张伯行、汤斌、颜元。

西庑:(周)谷梁赤、(汉)高堂生、董仲舒、刘德、后苍、许慎、赵歧、(晋)范宁、(唐)陆贽、(宋)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游酢、吕大临、罗从彦、李纲、张栻、陆九渊、陈淳、真德秀、蔡沈、魏了翁、(元)赵复、金履祥、(宋)陆秀夫、许衡、吴澄、许谦、(明)曹端、陈献章、蔡清、王守仁、吕坤、黄道周、(清)王夫之、陆世含仪、顾炎武、李塨。

9、名宦乡贤

孔庙里的人文景观,除了先贤、先儒外,还有就是名宦和乡贤。先贤先儒的人选为全国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孔庙都一样。名宦和乡贤则不同,是地方根据自己所辖区域的名人来确定的,因此各地孔庙的名宦和乡贤人员都不同,都有各自浓郁的地方色彩。为名宦和乡贤立祠就叫名宦祠和乡贤祠。各地孔庙都有自己的名宦祠和乡贤祠。所谓名宦,就是曾在本地为官,有一定政绩的巡抚、知府、知州或知县等。所谓乡贤就是本地德高望重之人或有才艺之人。

如苏州孔庙的名宦祠内的名宦为白居易(唐代苏州知州)、韦应物(唐代苏州知州)、况钟(明代苏州知府)、汤斌(清代江苏巡抚)、范仲淹(宋代苏州知州)等。乡贤祠内有吴宽、文震孟等。岳阳文庙名宦祠内的名宦有滕宗谅(宋代岳州知州)等。乡贤祠内的乡贤有黄诰等。

总之,乡贤和名宦是地方名人,各地孔庙里的乡贤祠和名宦祠实际上就是当地的名人纪念馆。因此,要了解某一区域的地方史最好到当地的孔庙去看一下。